揭开癌症筛查的真相:筛查与否,生存率是否有所差异?
在谈癌色变的时代,每个人都在追求早发现、早治疗。健康体检中增加的癌症指标检查,真的有必要吗?让我们跟随5号网祛斑宝网小编,癌症筛查背后的真相。
韩启德院士在2016年的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上提出了引人深思的观点:“我并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筛查,因为早期筛查出癌症后,死亡率并未降低。”这一观点,有着多个权威调查作为支撑。
前列腺癌案例揭示了尴尬的现实:筛查组发现的前列腺癌患者数量增多,但长时间来看,筛查组与非筛查组的死亡人数并无显著差异。乳腺癌和肺癌的案例也传达了相似的信息:检查与不检查,患者的存活时间和死亡率几乎没有差别。
那么,癌症真的有那么“隐匿”吗?事实上,有三种类型的癌症需要我们关注。第一类,如食管癌、癌等,它们在早期很难被检测出来,一旦发现往往已是晚期。第二类癌症,如结肠癌、子宫颈癌等,它们在早期被发现后,通过手术治疗有治愈的希望。而第三类癌症则具有自愈性,其发展缓慢或不变。是否进行筛查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医学人文学者的观点指出,大面积人群筛查的耗费与效益比值得商讨。以北京市的一次筛查为例,投入巨大但确诊的癌症病例数量相对较少。筛查过程中的手术干预、定期检查带来的身体负担以及心理阴影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早期被筛查出的患者可能会背负难以预知的心理阴影,这也可能诱发机体病灶的发展。韩启德院士强调,不应对每个人都进行普遍的癌症筛查,而应针对特定症状进行检查。对于没有明显症状的人,应避免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
医学界需要加强对癌症筛查范围的研究,缩小干预范围至真正的高危人群。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分析也是必要的。对于危险基数程度较高的人群,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例如,如果干预措施能使10年死亡率降低30%,那么在这100个人中,将有9个人因此受益。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癌症,寻求更为精准、有效的筛查和治疗方法。
癌症筛查的真相并非简单的“查与不查一个样”。在决定是否进行筛查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癌症的类型、个人健康状况、筛查的潜在风险与效益等。医学界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未来的癌症防治寻找更为精准、高效的方法。癌症高危因素与预防策略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其中一些挑战特别需要我们关注,那就是癌症。本文为您详细五种常见癌症的高危因素,并预防癌症的生活方式。
一、五种癌症的高危因素
1.肺癌:年龄大于40岁的吸烟者、有肺结核病史、职业致癌因素接触史等。
2.结直肠癌: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慢性腹泻或长期便秘、血便及经常固定部位腹痛、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父母中有结肠癌病史等。
3.上消化道癌(食道癌):年龄在45岁以上且来自食管癌局发区、有家族史或上消化道症状等。
4.肝癌: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有肝癌家族史等。
5.乳腺癌:有家族史,特别是母亲或姐妹曾患乳腺癌、月经初潮早或闭经迟、曾患一侧乳腺癌等。
二、预防癌症的生活方式
为了降低患癌风险,以下生活方式建议值得我们关注:
1.:吸烟是导致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预防癌症的关键。
2.保持健康体重:超重和肥胖会增加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
3.坚持体育锻炼:中等强度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或高强度运动每周至少75分钟,限制久坐时间。
4.健康饮食:侧重植物性来源食物,限制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用全谷物替代精细谷物。
5.限酒:男性每天饮酒不超过2份,女性不超过1份。
三、美国各类癌症五年生存期现状
1.前列腺癌:诊断五年后存活概率98.9%,大部分前列腺肿瘤发展缓慢。当癌症出现转移时,治愈率会降低。美国通常采用直肠指检和验血检查前列腺癌标志物PSA进行筛查。
2.甲状腺癌:诊断五年后存活概率97.9%,常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发展极为缓慢。未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五年生存率较低。通常通过颈部肿块或颈部肿胀来发现该疾病。
3.睾丸癌:诊断五年后存活概率95.3%,早期睾丸癌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治愈。晚期睾丸癌的五年生存率仍然较高。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睾丸癌的特殊检查,若发现睾丸有肿块或一侧变大,应及时就医。
4.黑色素瘤:诊断五年后存活概率91.5%,皮肤黑色素瘤通常可以在早期阶段通过肉眼发现,通过手术切除可治愈。黑色素瘤比其他皮肤癌更易出现转移。
预防癌症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健康体重、坚持体育锻炼等。定期进行相关癌症筛查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每个人都能关注自己的健康,远离癌症的威胁。当皮肤癌扩散到其他部位时,治疗将变得尤为困难,仅有15%-20%的患者在五年后仍然能够存活。这样的现实令人不寒而栗。
针对这种可怕的疾病,我们是否有特殊的检查手段呢?
在美国,针对皮肤上较大、形状怪异或凸起的色斑进行的检查对于早期发现癌症至关重要。尤其要注意背部、头皮、阴囊以及脚趾中间等难以察觉的部位的黑色素瘤。一旦发现色斑发生变化,应立即就医,以排除潜在的风险。对于那些有黑色素瘤家族史或个人患病史的高危人群,更应定期进行皮肤科检查。
再来看乳腺癌,尽管它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但在诊断后的五年存活率高达89.4%。这一切归功于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使医生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乳腺癌不再被看作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有多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医生能够应用不同的药物进行精准治疗。早期未出现转移的乳腺癌以及“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都是相对容易治疗的。患者可以通过降低雌激素水平的药物获得显著疗效。
也有一些类型的乳腺癌比较难以治疗,例如“三阴性”乳腺癌。这种乳腺癌更为恶性,无法通过靶向治疗获得显著效果。
那么,我们有哪些特殊的检查手段可以帮助诊断呢?钼靶检查(乳房X光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对于检查的时间节点,医学界的观点尚未达成一致。一些专家认为,有一般乳腺癌风险的女性应在50岁后每年进行一次定期检查。而美国癌症协会则建议,女性在40岁后就应开始每年进行定期检查。
生命宝贵,健康无价。面对这些疾病,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定期进行相关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为自己的生命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