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上海医药被曝行贿青岛31家医院 贿金占到26%销售

介绍“红源达”销售黑洞:青岛31家医院卷入风波

一场关于药品销售的疑云正在上海医药集团的明星产品——“红源达”身上展开。据举报者称,上海医药集团旗下国风药业的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红源达)在青岛市的销售过程中存在大量不当交易,涉及金额巨大。此次风波波及青岛市31家医院及相关从业人员。

红源达作为一款非处方药,主要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国家药监总局信息显示,其中国大陆的生产商仅有上海医药旗下的国风药业一家。令人震惊的是,举报材料揭示,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红源达涉嫌不当交易的支出占其销售收入的近四分之一。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一药品背后的隐秘销售路径和暗箱操作细节。当涉及非正规医院渠道销售的问题时,上海医药集团表现出了零容忍的态度,并承诺一旦查实将采取相应措施。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等相关机构也在积极回应此事,表示正在调查核实。

红源达的销售迷雾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每一盒药物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利益链?让我们深入这场风波的核心。举报者提供的详细材料揭示了国风药业在青岛市部分医院的药品销售明细和数据情况。其中一份举报信和三份相关材料详细描述了国风药业涉嫌行贿的细节和事实依据。从这些材料可以看出此次事件涉及金额巨大且影响深远。这不仅关乎个别医务人员的行为更直接指向了医院的财务行为。随着事件的发酵越来越多的细节被曝光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财务报表显示上海医药已持有国风药业大部分股份而国风药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在过去几年间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但此次事件无疑对其声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举报材料中还包括了详细的医院统方信息包括各个科室的名称、日期、患者名字以及医生开出的药品数量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不难发现红源达在各大医院内的销售情况异常详实且涉及多个科室和医生。甚至有病人被一次性开出多盒药品的情况出现。在山东地区红源达的销售价格约为每盒近四十元这也让人不禁对药品的销售渠道和价格产生质疑。与此同时举报材料中还特别提到了所谓的“临床结算费”每盒仅七元引发了人们对药品销售背后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一事件不仅仅关乎药品的销售问题更关乎医疗行业的诚信问题和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值得我们深入关注和。举报人揭露了一个惊人的内幕:所谓的“临床结算费”实际上就是给予医生的“回扣”。在医药销售行业,这已成为一种潜规则。国风药业,为了推销其药品“红源达”,不仅要向医生支付回扣,还要额外给医院信息科缴纳“统方费”,以便获取医生的处方信息,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关”。

在2013年的短短几个月内,国风药业在青岛的销售情况十分可观。以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为例,其在4月和5月销售的“红源达”数量分别达到了1394盒和1548盒。与此国风药业也按照医生的处方量,支付了相应的回扣。

爆料人提供的“医生名单及分类”材料详细记录了三家医院的部分医生在2013年1-5月的处方情况。国风药业将这些医生分为四类,分类的唯一标准就是他们的处方量。除了按照处方量支付回扣外,在日常的公关维护中,公司也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和待遇。

更让人震惊的是,国风药业在销售“红源达”的过程中,需要支付的费用占到了其总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约占26%。附件中的“医院考核表”详细记录了红源达在青岛38家医院的销售情况,其中包括详细的金额数据。在这些医院中,给医生的回扣标准并不统一,最高的是青岛坤如玛丽妇产医院,每盒“红源达”的回扣高达8.5元。“统方费”也是国风药业为了获取医生的处方信息而不得不支付的费用。在部分医院,“统方费”高达每盒1元。而所谓的“医院返利政策”,实际上是医院向厂家索取的产品返利,以增加自身利润。这意味着国风药业的返利不仅流向了医生个人,还可能有一部分进入了医院的账户。

市场售价大约在35-38元之间的“红源达”,在山东省的医院终端零售价一般为38.82元。而国风药业销售给这些医院的不含税价格约为25.64元或26.63元。举报材料显示,国风药业在短短六个月内获得的销售收入约为290万元,但与此也支付了高达76.65万元的结算费用。其中一些医院的结算金额相当高,最高的一家医院结算金额达到了惊人的14.23万元。青岛市立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等几家大型医院的结算金额尤为突出。

国风药业在红源达项目上,向医生和医院支付的结算金额和返利金额竟然超过其销售收入的惊人比例——26%。这一数字由举报人披露,而举报人表示其提供的数据仅仅是冰山一角。在2012年的上海医药年报中,包括红源达在内的23个重点产品取得了超过20%的同比增长,可见这一数字背后的行业现状让人深思。

关于举报内容中的违法行为是否属实,我们采取了行动。联系上海医药及涉事的医院后,我们静待回应。上海医药在随后的回复中,强调其一直高度重视守法经营,并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公司每年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且从未收到过任何保留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上海医药公司纪委与核心子公司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要求经营管理中的廉洁自律。子公司层面也制定了相关的营销费用管理办法。公司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的通知》,明确禁止向相关人员及单位赠送现金等行为。对于任何违法违纪行为,上海医药明确表示零容忍态度,并对已发生的违反廉政建设问题的情况进行严格处理。

另一方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对此事也高度重视,表示相关部门正在调查核实此事。该医院为防止违规行为,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对于违反规定的人员将给予严厉处罚。青岛市第八医院等其他涉事医院尚未回应记者的查询。

近期药品推广中的不良行为受到纪检司法部门的查处,国有药业和监管部门如何应对类似的指控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上海医药及涉事医院的反应将引发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对他们自身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对整个医药行业规范运营的一次重要考验。(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李微敖)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相关报道或持续关注相关事件的发展。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