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安庆桐城:殡葬改革引发的深思
5月24日,安庆桐城大关镇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数十副承载着逝者安宁的棺木被砸坏,遗弃在荒凉的土地上。这一事件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殡葬改革争议。
近日,安徽安庆实施了殡葬改革,规定自6月1日起,全市城乡居民逝世后需按规定火化。这一政策调整背后,却伴随着六位老人的离世。这些老人的离世,不仅仅是简单的自杀事件,更反映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安庆市的殡葬改革政策虽已公布,但并未深入人心,而是在仓促推行中引发了诸多争议。政策的推行过程中,是否存在强制收缴棺木的情况,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安徽省民政厅对此事做出了回应,明确表示禁止强制收缴棺木。专家也指出,对于民俗文化的改革应当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否则,过于急进的改革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不满。安庆市的殡葬改革政策虽有其出发点,但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尊重民意与推动改革,是一大考验。
这一改革的消息在安庆农村是突然降临的。此前村民们并没有听说过关于火葬的任何风声。当村民得知殡葬改革消息后,村民们深感震惊和无助。对于许多老人来说,棺木是他们后半辈子最重要的财产和精神寄托。强制收缴棺木的行为,无疑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心理压力。在安庆市桐城方圆五十公里范围内,连续发生了数起老人自杀的悲剧事件。他们的子女纷纷表示,老人们是为了避免即将到来的火葬政策而选择自杀的。
其中一位八十八岁的老人潘秀英的经历更是令人痛心。她曾多次自杀未遂,最终因为子女的恳求而暂时得以保留她的棺木。她曾含糊不清地告诉新京报记者,棺木是她目前活着的唯一指望。九十一岁的吴正德在得知棺木将被收缴的消息后选择自杀的事件更是让人深感悲痛。这些事件的发生无不凸显了改革的突然性和传统习俗的冲突所带来的影响。
5月25日,桐城吕亭镇新店村的村支书杨万生透露,自4月1日起,吕亭镇频繁召集村干部关于殡葬改革的基层会议,并强调宣传工作的加强。新店村随即展开了大力宣传。
这一消息与桐城市其他20多个村庄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至少30名村民证实,尽管进入4月后关于殡葬改革的各种传闻纷纷扬扬,但他们的村委会并未组织任何宣传工作。唯一的信息来源是一份公告,宣布安庆市将从6月1日起实行火葬。
杨万生坚定地表示:“殡葬改革深得99%百姓的民心。”他郑重地强调,自己的每一句话都是负责任的。
这一改革的历程颇为曲折。1994年和2006年,安庆市曾两次试图推行殡葬改革,但种种原因导致改革未能全面实施。尽管村民们对这次改革感到突然,但多名安庆市的公务员表示,由于去年祭祀引发山火的事件,他们对改革已有心理准备。
根据1994年发布的《安徽省殡葬管理办法》,安庆市除岳西县外的大部分地区都应实行火葬。火葬的推行一直面临困难。去年数据显示,尽管安庆市年死亡人口约为38000人,但仅有3500余人实行了火葬,其中市辖区占了一半。
这次安庆推行殡葬改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名安庆市民政局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安庆市的殡葬改革滞后,部门承受巨大压力。由于当地墓地大多建在山坡上,祭祀活动常常引发火情,去年底发生的山林火灾成为改革的直接。
今年3月,安庆市委、市联合发文成立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该小组由安庆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晓明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市民政局长等。3月25日,安庆市下发通知,自4月1日起启动殡葬改革,要求城乡居民死亡后火化。随后,又下发通知确定6月1日正式实施改革。
安庆市民政局提出目标:今年底前全市平均火化率提高到50%,到2015年力争达到70%,到2016年达到80%。这一改革目标在土葬风俗浓厚的地区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位干了30多年的村组长表示质疑:如何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内实现这一目标?
安庆地区有一种特殊传统——厝棺。人们不在死后立即进行血葬,而是将棺材厝放在野外数年,然后再进行安葬。这种风俗在全国范围内较为罕见。许多家庭的棺材被放置在屋内一角,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面对这一传统和新的改革目标,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的需求,如何让百姓理解和接受殡葬改革,将成为安庆市面临的一大挑战。而这场改革能否成功推行,还需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安庆独有的风俗:厝棺传统与殡葬改革的交织
在安庆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上,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风俗令人瞩目——厝棺。这一传统意味着,在人去世后,并不立刻将其安葬,而是将棺材安置在特定的地点,暂时存放。
施学文,一个对当地风俗有着深入了解的人,向我们介绍了这一独特的习俗。在安庆市,特别是在桐城,人们倾向于将逝去的亲人厝棺三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进行安葬。这一传统在当地深入人心,历经岁月沉淀,成为了一种习惯。
新店村,距离桐城市约20公里,田野上绿意盎然。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山坡的树丛间,一种特殊的景象令人印象深刻。灰白色的小房子,用石棉或石材搭建而成,每个里面都静静地放置着一具棺木。这些暂存的小房子,正是厝棺的见证。
施学文进一步解释,当地人认为死后立刻下葬叫做血葬,这种做法通常只针对无人照管的五保户。在迷信的观念中,血葬被认为对后代的兴旺不利。这一观念,虽然在现代看来并无科学依据,但在许多老人的心中,仍然根深蒂固。
今年5月5日,安庆市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一项声明,提出了殡葬改革的实施情况。根据这一改革,厝棺的安置原则要求各地在今年内妥善处置。这一消息传出后,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尽管很多人知道这是迷信,老人们也明白火葬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好处,但他们习惯了传统的殡葬方式,难以立即接受改革。正如当地村民所言,殡葬改革的消息传开后,许多厝棺未葬的家属开始响应,大多数厝棺已经进行了安葬。这表明,尽管传统观念难以改变,但人们也愿意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而做出努力。
这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展现了人们对古老习俗的尊重与对现代文明的接纳。在安庆这片土地上,厝棺与殡葬改革的交织,构成了一幅独特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