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教育部-着力解决小眼镜小胖墩问题

教育部为解决青少年近视与肥胖问题的综合策略(2025年更新报告)

一、政策框架与战略规划

教育部以“五育并举”为核心任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将“健康第一”理念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根据《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确保青少年身心健康。为此,将近视率与肥胖率纳入考核标准,力争到2025年实现近视率年均下降的目标。

二、强化体育锻炼与健康保障

1. 延长体育活动时间:保障学生每天至少2小时的校内体育活动,包括1小时的体育课、课间活动及课后锻炼。全国多地试点调整课间休息时长,鼓励户外活动,部分地区实施“阳光体育大课间”政策。

2. 丰富运动形式:推广足球、篮球、排球等运动,同时开展跳绳、武术、游泳等多样化项目。构建从班级到校际、再到区域的多层次赛事体系,激发学生运动热情。

三、具体实施方案

1. 视力健康管理:推广正确的读写姿势,普及教室视力表自测。为低年级学生提供防近设备,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鼓励亲子互动。

2. 体重与体质监测:建立超重、肥胖学生的健康管理档案,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建议。规范三餐时间,限制含糖饮料摄入,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

四、家校社协同合作机制

1. 家庭责任落实: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家庭参与防近控肥计划,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习惯。

2. 社会资源整合:与医院、体育机构等合作,开展健康监测和专项活动。试点地区通过社区提供运动场地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五、地方实践案例展示

商洛市(2025年):增加体育课数量,调整作息制度,重点监测近视与肥胖数据,打造体育特长生升学通道。密云区幼儿园通过家长座谈会、体育教师进课堂等形式,形成“园所-家庭-医院”三方联动的防近控肥模式。这些实践案例为国家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教育部为解决青少年近视与肥胖问题,从政策体系、具体实施、家校社协同机制等方面出台了综合举措。这些措施旨在增强运动干预、优化健康管理、深化协同共治,系统性地破解青少年近视与肥胖问题,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