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中医治疗小儿哮喘

对于小儿哮喘的典型病例,多见于年龄在4至5岁以上的小儿群体,其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且这些孩子多为过敏性体质。在小儿期起病的孩子中,约有一半有婴儿湿疹史,或有家族过敏史。哮喘的发作不受季节限制,但春秋季节以及气候骤变时更易发生。病毒感染是哮喘的重要致病诱因。

祖国医学对哮喘的认识源远流长,认为其发生是“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隔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的结果。其中,“哮”指的是哮鸣声,“喘”则是指呼吸急促。在临床上,哮喘患者往往同时出现这两种症状,因此一般将它们统称为哮喘。

对于小儿哮喘的治疗,除了传统的服药、打针、功能锻炼和调节饮食等方法外,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按摩可以帮助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哮喘发作。

在按摩治疗中,有几个穴位特别重要:

1. 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按摩此穴可以调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治疗咳嗽、眩晕、腹痛等症状。

2. 少商穴:位于拇指末节桡侧,按摩此穴能通经气、苏厥逆、清肺逆、利咽喉,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

3. 鱼际穴:位于第1掌骨中点之桡侧,按摩此穴能散风化痰、清肺利咽。

4. 列缺穴:位于两手虎叉时食指尖按在桡骨茎突上的位置,按摩此穴能宣肺祛风、疏经通络。

5. 膻中穴:位于胸骨正中线上,按摩此穴能调气降逆、清肺化痰。

6. 天突穴:位于胸骨切迹上方正中凹陷处,按摩此穴能宣肺化痰、利咽开音。

还有足三里穴的点压也有助于预防哮喘的复发。

除了按摩治疗,小儿哮喘的推拿也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发作期的治疗和缓解期的治疗及保健。在发作期,可以揉天突、膻中、肺俞等穴位。在缓解期,则可以通过按揉定喘、肺俞、肾俞等穴位以及捏脊来进行治疗和保健。

引起小儿哮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因,由于小儿肺脾素虚,容易感受外邪;二是外因,如气候寒温骤变等。哮喘病的治疗要分两个步骤:一是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以宣肺化痰定喘为治疗原则;二是哮喘停止期的治疗,从内因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调理。

在中医儿科里,还有一些中药验方可以用于小儿哮喘的治疗。这些中药验方旨在调理人体内环境,达到阴阳平衡,从而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达到除夙根治疗的目的。

小儿哮喘是一种需要积极治疗和防治的疾病,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免延误病情。今天要向大家介绍四款针对小儿哮喘的治疗方剂。这些方剂都是经过实践验证,具有显著的疗效。但由于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哮喘的病程、症状都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这些方剂前,家长应带孩子咨询医生,确定最适合孩子的治疗方法。

一、针对寒哮的治疗方剂

对于寒哮患儿,症状常表现为平素畏寒怕冷,手足发凉,哮喘发作时无发热,咳嗽吐痰多为白色。治疗时应以温化寒痰、降逆平喘为主。推荐方剂如下:取射干、干姜、紫菀、杏仁各10-15克,麻黄、半夏各5-10克,细辛2-3克,甘草10-20克,每日一剂,水煎后分三次口服。

二、针对热哮的治疗方剂

热哮患儿通常体质壮实,喜食冷饮,大便干燥。哮喘发作时伴有发热、口渴、咳嗽等症状。治疗时应清热化痰、降逆平喘。推荐方剂:石膏10-20克,麻黄、胆南星各5-10克,知母、杏仁、黄芩、川贝各10-15克,每日一剂,水煎后分三次口服。

三、针对肺气虚的治疗方剂

肺气虚的患儿多表现为怕风、怕凉,稍活动即出汗或虚喘,面色苍白,乏力。治疗时应补养肺气。推荐方剂:黄芪20-30克,防风、白术、白芍、杏仁、甘草各10-15克,桂枝、白人参各5-10克,每日一剂,水煎后分三次口服。

四、针对脾气虚的治疗方剂

脾气虚的患儿通常食欲欠佳,大便溏泄,每天2-3次,全身倦怠乏力,四肢沉重。治疗时应补脾化痰。推荐服用人参健脾丸,每次一丸,每日三次。或者采用中药煎剂:白人参、半夏、木香各5-10克,茯苓15-20克,白术、陈皮、苏子、砂仁各10-15克,每日一剂,水煎后分三次口服。

中医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小儿哮喘的方法。按揉膻中、天突、足三里、丰隆、少商、鱼际、列缺等穴位,都有助于改善小儿哮喘的症状。这些按摩方法每日早、中、晚各进行一次,可使气行通畅,症状减轻。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外治敷贴法也适用于小儿哮喘的治疗。敷贴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适用于发作期的穴位贴敷以及哮喘预防的三伏贴等。贴敷时间通常在每年的夏天,初伏、中伏、末伏时进行,也就是所谓的冬病夏治。

值得注意的是,小儿哮喘的类型众多,不同的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剂。在治疗小儿哮喘时,一定要对症下药。

对于小儿哮喘的治疗,家长应保持冷静,带孩子及时就医,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通过中药方剂、按摩以及外治敷贴法等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疗,相信能够有效改善孩子的病情,让他们健康成长。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