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鹅鹅舞蹈 国产综艺的发展令人堪忧
大家对于国产剧注水已经司空见惯了,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国产综艺也开始步其后尘。每当想要借助综艺下饭时,却发现综艺本身比饭还要拖沓。节目时长不断拉长,却鲜有有趣的内容,让人不得不倍速观看。
那么,什么是注水呢?注水就是在节目中强行添加无关紧要的、无趣的内容,再加上杂乱的后期处理,从而延长节目的总时长。导致原本应该紧凑有趣的节目,变成了冗长无味的拖沓之作。观众为了寻找有趣的内容,不得不快进、跳着看。
大多数注水综艺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聊素材太多。以《妻子的浪漫旅行》为例,一季的开头,女嘉宾初次碰面的琐碎日常素材,并没有引发观众的兴趣。主持人金瀚等待女嘉宾的场景,被反复拍摄和重复,引发观众的反感。嘉宾之间的闲聊,如果是像宁静、张雨绮那样充满趣味,观众可能会看不够。但如果只是反复咀嚼稀碎话题,没有新意和,就失去了观看的价值。
除了无聊素材,主打旅行观察的综艺还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从嘉宾在家里准备就开始拍。旅行综艺不专注于拍摄旅行过程,而是过度注重煽情和回顾嘉宾的私人生活。这种明显的注水行为让观众感到失望和不满。花字作为节目中的辅助元素也出现了问题。现在涌现出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自嗨式花字」,打断了节目的节奏和观众的观感。像「自嗨式花字」一样强行烘托情绪的注水招数还有「乱切反应镜头」,这种过度的剪辑让观众无法完整欣赏表演。
国产综艺的注水问题层出不穷。节目时长变长、有趣内容减少、无聊素材和花字充斥其中。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观众的观感和节目的质量。如果国产综艺继续这样下去,迟早会完蛋。希望制作方能够重视观众的需求和反馈,改进节目制作方式提高节目的质量和观感。当今的综艺节目,已经不只是娱乐的载体,更成为了商业的战场。当综艺节目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小广告时,观众们在欣赏节目的也不得不面对扑面而来的商业气息。《乘风破浪的姐姐》中的某贵妇膏植入,便是一个典型案例。原本以为这只是广告植入的一种新形式,但深入观察后却发现,它背后的本质问题是综艺节目中的广告泛滥。原本高雅的舞台,如今却被广告占据了不少篇幅。对于观众而言,打开电视或视频平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冗长的广告,好不容易进入节目本身,却发现节目内容同样被广告包围。在这样的环境下,观众不禁要问:我们是在看综艺还是在看广告?而当节目本身的质量开始下滑时,注水的问题不再是唯一的问题。恶意炒作现象层出不穷,如恶意剪辑和乱加花字等手段成为了新的毒瘤。唐一菲事件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节目为了制造话题和收视率,不惜通过剪辑手段制造矛盾冲突。而当真相被揭露后,观众对节目组的信任度大打折扣。恶意剪辑和乱加花字的手法不仅让观众误解嘉宾的真实意图和行为,甚至可能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和冲突。在《高能少年团2》中,节目组让嘉宾在极端环境下挑战自我,却因为花字的滥用导致嘉宾被误解。这些花字往往带有主观色彩,可能误导观众对嘉宾行为的解读。这些手法背后无疑都是为了流量和热度,但牺牲了观众的体验和嘉宾的真实情感。更令人生气的是,部分综艺节目甚至通过不同版本对待会员和非会员观众。在专供会员的版本中,节目的真实面貌才得以呈现;而在非会员版本中,却是经过恶意剪辑的版本。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对观众的不尊重。对于这种现象,观众需要保持理性思考,不被恶意剪辑和花字所误导。也期待综艺节目能够回归初心,注重节目质量,尊重观众体验。在追求商业化的也要保持节目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只有这样,综艺节目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喜爱和信任。张一山身体状况欠佳,而现场工作人员并未提前了解他的身体情况,导致节目录制过程中出现了意外。后期人员更是忽视了这一事实,只顾调侃,引发了炒作。这样的行为不仅让嘉宾的口碑受损,也让观众对节目产生了质疑。节目组仅仅通过一则道歉微博来应对此事,引发了人们的深思。
如今综艺节目的现状,令人忧虑。为何会出现注水与恶意炒作的现象?究其原因,无非是追求更高的流量和关注度。为了延长节目的时长、增加广告收入,一些节目会刻意注水,而恶意炒作则能制造话题、引爆热搜,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和资本关注。这种追求流量的行为导致节目的道德底线和水准不断降低,引发观众的强烈反感。这种现象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家节目,已经逐渐成为行业内的普遍现象。
主流媒体也开始批评这种注水问题,指出节目、平台、投资方都在追求更大的流量和资本收益。在这种环境下,那些注水、炒作起来的综艺节目赚得盆满钵满,纷纷推出新一季。这种行为导致节目的质量急剧下降,越来越多的观众选择倍速观看,甚至放弃观看综艺节目。这种现象是对综艺节目质量下降的最直接反映。
回想过去,国产综艺曾凭借内容质量吸引观众。像《正大综艺》《曲苑杂坛》等文娱类节目以及《实话实说》这样的脱口秀节目,都以短小精悍的内容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它们没有冗长的片长、没有夸张的花字和特效,完全凭借内容质量赢得观众的认可。现在的节目组似乎忘记了这一点,他们过于追求流量和炒作,而忽视了观众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他们明白观众的心理需求,但却没有将其用在提高内容质量上。相反,他们利用观众的喜好去炮制各种噱头,抓住观众的眼球。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取得高流量和收益,但长远来看,真正能被大众认可、记住的综艺节目,无一不是靠质量取胜的。在这个追求快速收益的时代,踏实做内容的国产综艺节目已经不多见了。
对于那些被下架的国产良心综艺,我们不禁感到遗憾和怀念。我们怀念那个不需要倍速的年代,怀念那些凭借内容质量赢得观众喜爱的综艺节目。希望未来的综艺节目能够回归初心,真正关注观众的需求和喜好,做出更多高质量、有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