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六年二月,中央华北局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筹建兵团的提议,旨在强化北部边防的稳固。经过层层上报及中央的审慎考虑,终于一九六九年五月七日获得正式批准并成立。这一决策,标志着新的历史阶段下的边疆建设兵团正式诞生。
二、组织基础与人员构成
筹建过程中,兵团汇集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建设兵团的职工、干部(包含超过三百名现役军人,共计三千余人),同时积极接收了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等繁华都市的知识青年。这些青年怀着对边疆的憧憬和理想,踏上了这片热土,为兵团的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
三、编制与规模概述
兵团下设有六个师,四十一个团(其中包括六个工业团),广泛分布于巴彦淖尔盟(配置一师、二师、三师)和锡林郭勒盟(配置四师、五师、六师)。至一九七一年五月,兵团总人数已达十四万五千人。其中,现役军人占五千六百人,职工达十万零一千人,而知识青年则占据了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五,约为七万六千余人。
四、职能任务与知青安置
兵团实行独特的“屯垦戍边”模式,既具有军事防御功能,又承担生产建设任务。在边疆大力开垦农田、发展工业,如各工业团就致力于促进边疆的经济发展。兵团也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重要接纳平台,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知青,成为特殊历史时期青年安置的重要载体。这些知青为边疆的建设付出了辛勤的努力,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印记。
五、撤销与深远影响
随着历史的发展,兵团的存在也经历了变革。一九七五年六月二十四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撤销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其职能逐渐移交至地方管理。虽然兵团的撤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其在巩固边防、开发边疆资源等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不容忽视。大规模开垦活动对草原生态造成的影响也提醒我们,在发展中需更加注重生态平衡。兵团的历程为后续边疆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