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造句子——三年级共同的心愿
一
徐琴之所以开启助残事业,源于她深爱的儿子弘毅。一场意外让仅十八个月大的弘毅遭受重创,医生的话语如晴天霹雳,让徐琴陷入绝望。经过多次抢救,弘毅虽保住了生命,却成为一个多重障碍的患儿。他的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病情不断反复,让徐琴长期奔波于医院与各种工作场所之间。
从地摊到工地,徐琴尝试过各种工作,只为给儿子筹集医疗费用和提供生活支持。夜晚,她常常无法安心休息,时刻关注着儿子的动静。在儿子病情稳定后,徐琴将他送入特殊教育学校,希望他能融入社会、学习技能。毕业后孩子们的处境并不乐观,他们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徐琴的儿子弘毅毕业后回到家里,常常坐在窗前沉思。当徐琴询问他在想什么时,他提到了同学和老师。这触动了徐琴内心深处的想法——她不能让孩子们总待在家里,她想要为他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于是,徐琴找到了其他重度心智障碍学生的家长,共同出资成立托管中心,让孩子们继续聚在一起。她请来特教老师教学,甚至自己亲自参与教学,逐渐掌握了一些教学技能。
二
托管中心的成立让那些孩子毕业后无处可去的家庭看到了希望。越来越多的父母纷纷把孩子送到这里,徐琴的学生从最初的七名增至三十名。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托管中心的开销也大幅增加。徐琴毫不犹豫地投入了自己的所有积蓄。
对于这些孩子,徐琴早已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弘毅,只要孩子们开心,她就觉得钱花得值。她不仅关心孩子们的学习,还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徐琴带他们去菜场购物,教他们坐公交、认路等日常技能。
为了让这些心智障碍青年能够“上班”,徐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扣纽扣、穿衣服、穿鞋等简单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可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掌握。徐琴曾经花了四年时间教一个学生开门。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就业岗位,徐琴先后在小区门口开了书店、小超市和洗车行。虽然一开始居民并不逗留,但徐琴坚信,只要有人停下来和孩子交流,就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在洗车行里,学生们互相配合擦洗汽车的不同位置,每次洗车至少二十分钟,车主会停留与他们交流。
当峰峰在洗车行里擦完汽车玻璃后回到家,他兴奋地宣布:“今天,我上班了!”此情此景让在场的家人无比感动。不管书店、洗车行等有没有收益,徐琴每月都给学生们按时发工资。他们自豪地拿着自己的工资卡对妈妈说:“看!我有钱。妈妈,我请你吃饭呀。”这些孩子们在徐琴的帮助下逐渐融入社会,实现了他们的共同心愿——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在当前社会中,托管中心作为一个特殊的港湾,容纳了三十多名在各个领域努力工作的青年。他们或许因种种原因无法融入主流社会,但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徐琴,这位伟大的引领者,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技能培训,更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每天,这群青年在书店、超市、厨房、洗车行、茶饮铺等就业点努力工作,即使身体有所不适,徐琴也会一对一地进行培训课程,确保他们能够在生活中自立。每当就业点的同学们下班回来,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欢声笑语,宛如一家人。
徐琴不仅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更带领他们参与各种活动,从马拉松到篮球赛,从垃圾分类到社区服务,每一次活动都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徐琴与他们一起组建了一支啦啦队,每次表演都充满激情与活力。更令人振奋的是,这支啦啦队在杭州亚运会组委会的选拔中全票通过,展现了他们的实力与热情。
除此之外,托管中心的学生们还参与了默剧《一个也不能少》的演出,这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上台表演。徐琴作为引导者,不仅教会他们技能,更是让他们感受到了舞台的魅力。当诚诚这样的孩子从羞怯走向自信,从被“藏起来”到敢于面对亲人和邻居时,我们不禁为徐琴和她的团队点赞。他们的努力让这个特殊群体的家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孩子们融入社会的可能性。
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家庭,徐琴推出了“喘息服务”,为家长提供休息的机会,让孩子们学习独立生活。她还把自己的经验推广至全国各地,通过直播教学、编写教材等方式,帮助更多的家庭受益。她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她也因此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
托管中心门口挂着的小蜗牛画作寓意深远。每一只蜗牛都背负着梦想与希望,虽然前进的步伐缓慢,但从未放弃。正如这些青年一样,他们也在徐琴的帮助下,勇敢地迈向未来。这个特殊群体背后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温暖与希望。徐琴和他们的心智障碍青年群体,如同雏鹰展翅,背后倚靠着父母的支持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这份深沉的爱,如同坚实的翅膀,让他们得以飞翔,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
在这漫长的人生旅程中,他们有时会步履蹒跚,有时会迷茫无措。无论前路如何坎坷,徐琴的心愿,也是所有心智障碍青年父母及爱心人士的共同愿望——那就是希望他们能在快乐中前行。
这份心愿,如同一首动人的歌曲,旋律深情而激昂。它唱出了对心智障碍青年的关爱与支持,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这首歌,是爱的赞歌,是希望的呼唤,是共同的心愿。
《共同的心愿》这首歌的原唱,用真挚的情感,诠释了这份深深的心愿。歌词中蕴含的深情厚意,让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每一次聆听,都仿佛看到了那些被关爱和支持的心智障碍青年,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迈出步伐,向着梦想前进。
正如《》所言,2023年04月25日,这首歌被更多的人所知晓,它所传递的正能量和美好愿景,也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心智障碍青年及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们,插上梦想的翅膀。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快乐地成长,勇敢地追求梦想。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也是我们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