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又有一个空瓶子静静地躺在地面之上。我蹲在操场边的月季花丛前,凝视着这个沾满泥水的塑料瓶。紫红色的花瓣上挂着晶莹的露珠,仿佛倾诉着无声的冤屈,向我道出环境的呼唤。
本学期伊始,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上学都会携带两个帆布袋。浅蓝色的袋子承载着书本的重量,而墨绿色的袋子,总是在放学时满载而归——它包容了操场角落的零食袋、花坛里的纸巾团,还有被风吹到栏杆上的塑料袋。起初,我的举动常常引来他人的嘲笑:“小洁癖又来捡垃圾了!”但我深知,每一次捡起一个粘着口香糖的牛奶盒,我都在为环境的改善贡献一份力量。渐渐地,周围的议论声发生了变化,从嘲讽转变为赞赏和协助:“需要帮忙吗?”
上周,我们班负责值周,我特意申请了一个垃圾分类督导岗。那天中午,小林端着泡面桶准备扔向“其他垃圾”桶,我及时阻止了他:“汤汁要倒入下水道,纸盒是可以回收的。”他起初不屑一顾,想要走开,但我迅速掏出事先准备好的垃圾分类图:“看,塑料膜和纸混在一起,环卫阿姨需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来分拣。”他听了我的话,思索片刻,将泡面桶的汤汁倒掉,把纸盒放入了回收桶。
今天的课间操时间,我目睹了一个感人的场景。三年级的“调皮鬼”明明猫着腰在花坛边忙碌。走近一看,他正在用树枝认真地把卡在冬青丛里的薯片袋挑出来。他那胖乎乎的小手虽然沾满了泥土,却小心翼翼地把薯片袋叠成方块,然后放入可回收垃圾桶。阳光透过香樟树的缝隙,洒在他红扑扑的脸上,仿佛为他跳跃的善举打上了光斑。
放学的钟声响起,我背着满载而归的墨绿色帆布袋踏上回家的路。路过社区宣传栏时,我惊喜地发现新贴的垃圾分类红榜上,我们学校的名字后面闪耀着三颗金色的小星星。微风拂过楼宇间,带着玉兰花的清香,轻轻扬起的红领巾在胸前飘扬,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深信,每一个人的微小行动,都能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