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收购案例概览
近年来,日本企业在中药领域的收购行动备受关注。其中,有几大收购案例尤为引人注目。
1. 陕西紫光辰济药业
日本津村药业联手中国平安,其合资公司平安津村以2.5亿元人民币全资收购了拥有115年历史的陕西紫光辰济药业。津村间接控股56%,这一交易引起了广泛讨论。紫光辰济拥有158个国药准字号产品,并在宝鸡投资兴建了新的生产基地。这一收购行动在一些人眼中,被视为国内资本缺位,百年药企“外流”。
2. 余仁生收购案
另一引人瞩目的收购案是日本三井物产联合乐敦制药以46.4亿港元的价格,全面收购了新加坡百年中药品牌余仁生的股权。余仁生创立于1879年,以其灵芝孢子粉等明星产品著称,拥有成熟的药材品控体系和市场口碑。此次收购再次引发了关于中医药产业外资渗透的讨论。
津村也曾于2021年以12亿元收购了天津盛实百草中药科技公司,而德国拜耳、英国利洁时等外资企业也参与过中国中药企业的并购行动。
二、日本企业的战略布局分析
日本企业在中药领域的收购行动背后有其战略布局。从技术和知识产权的角度看,日本已经注册了全球70%的中药专利,通过收购行动进一步获取配方、生产工艺等核心资源。津村明确表示,收购旨在增强其在供应链方面的优势,并利用中国企业的品牌和销售渠道扩大市场。日本企业还通过与中国资本合资成立公司的方式,逐步渗透并掌控目标企业的股权。日本企业收购的多为百年老字号企业,这些企业承载了中药文化传统和秘方技术,日本试图通过资本手段掌握行业的“根基”。
三、对中国中药产业的影响与反思
日本企业在中药领域的收购行动对中国中药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品牌价值、秘方、GAP药材种植技术等无形资产可能被外资控制,削弱中国在中医药领域的话语权。日本汉方药占据全球90%的市场份额,收购中国企业后可能通过技术升级和渠道整合进一步挤压国内企业的生存空间。部分被收购企业本身面临经营困境,这也暴露出国内资本支持不足和产业升级滞后的问题。公众呼吁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相关政策以防止核心资产的流失。这一系列的收购行动和挑战也促使中国中药产业进行自我反思和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