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是否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以及所谓的全球六大通用语言的辟谣
近日,关于汉语被联合国列为全球通用语言的消息在各地广泛传播,让无数国人深感自豪。经过深入,我们发现这原来是一条未经官方证实的“假消息”。
实际上,联合国从未将任何一种语言指定为全球的通用语言。所谓的全球通用语言,更准确的说法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目前,共有六种语言被列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分别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与西班牙语。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语言就是全球通用语言,只是在联合国的会议、官方文件等场合可以使用。
说到汉语,它自联合国成立之初就是官方语言之一。在1946年的《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上,汉语作为五种官方语言之一被使用。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代表是第一个在仪式上签字的,使用的就是汉语。从此,汉语在联合国的地位得以确立。
尽管汉语是联合国的重要工作语言之一,但在过去的历史中,其地位要低于其他某些语种。这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较低,国际影响力有限。但自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后,汉语的地位也随之提升。
尽管有这样的历史背景,我们还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汉语的通用性在目前仍然比较有限。仅仅因为使用人数多并不能使其成为全球通用语言。其他如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语言的全球影响力,除了人口因素,还与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和殖民时代有关。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产生疑问:英语比汉语有优势可以理解,但为何法语、西班牙语能和汉语相提并论?这主要源于大航海时代欧洲的殖民统治,那时的欧洲国家在全球推广其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力。
虽然汉语在联合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其通用性仍然有限。官方并未发布关于汉语成为全球通用语言的消息,因此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判断,不要轻信未经证实的消息。毕竟,语言的推广和普及需要时间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