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中企向苹果索赔100亿元

一、诉讼背景与核心争议焦点

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小i机器人)对苹果公司Siri功能的侵权行为正式提起诉讼,索赔金额高达百亿元人民币。这一切源于小i机器人认为Siri在其人机交互技术上侵犯了其于2004年申请的发明专利——“一种聊天机器人系统”(专利号ZL9.9)。

这一专利纠纷的核心在于小i机器人主张Siri功能在运作方式上与其专利高度重合。苹果公司对此持有异议,一直试图通过宣告专利无效等方式规避可能的侵权责任。

二、专利有效性的曲折历程

自苹果公司提出专利无效申请以来,双方一直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专利有效性的较量。最高人民法院在历经多次审理后,于2020年6月作出了维持该专利有效的终审判决,为小i机器人后续的侵权诉讼铺平了道路。尽管苹果曾通过行政诉讼试图推翻专利有效性,但最高院的再审判决确认了小i机器人的专利合法有效。

三、案件进展与审理过程的波折

自案件于2020年立案以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共进行了七次庭审。在此期间,争议焦点围绕技术比对和专利解释等方面展开。苹果公司对专利有效性的行政诉讼也在最高人民法院进行。尽管涉案专利已于2024年8月到期失效,但关于Siri是否侵权的民事案件仍在继续审理。直到最近的2025年3月8日,小i机器人再次提起诉讼,要求停止侵权行为并索赔,案件进入了新的审理阶段。

四、案件对行业和市场的潜在影响

这场知识产权纠纷具有深远的影响。高达百亿元的索赔额在中国专利侵权案中极为罕见,若小i机器人胜诉,不仅苹果将面临巨额赔偿,Siri功能在中国市场可能也将受到限制。这一案例展示了中外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博弈,也反映了我国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苹果通过申请专利无效和行政诉讼等手段试图规避责任,而小i机器人则坚持了长达八年的法律拉锯战。

五、当前状态(截至2025年3月)

目前,涉及专利有效性的行政案件以及关于Siri功能侵权行为的民事案件均未最终宣判。尽管专利已经到期失效,但如果侵权行为发生在专利有效期内,小i机器人仍有权主张赔偿。双方仍在法律攻防阶段展开激烈较量。这一案件也继续吸引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