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台湾女立委打群架

一、2017年“前瞻计划”预算冲突的波澜

2017年7月13日,台湾“立法院”在审议“前瞻基础建设计划”预算时,因程序争议触发了激烈的冲突。

事件背景中,一场普通的预算审议变得波谲云诡。当日,“立法院”内,一场关于未来发展的决策会议,却演变成了个人和党派间的较量。原本严肃的政策讨论场合骤然紧张,冲突一触即发。

冲突过程惊心动魄。在争夺发言权的激烈交锋中,“立委”邱议莹与许淑华因观点对立发生直接冲突。扇巴掌、掐脖子等激烈动作使得场面一度混乱。蓝绿双方“立委”的集体推挤,以及水球等物品的抛掷,最终导致了会议的中断。

许淑华因在冲突中的一巴掌,意外获得了部分蓝营支持者声援。她的办公室接到了大量鼓励电话,似乎成为了这场混乱中的焦点人物。而这场冲突也被国际媒体广泛关注,尤其是CNN将冲突视频发布至社交媒体后,外国网友的评论更是直言不讳,有人甚至表示这就像一场体育节目。

二、历史案例回望

回望过去,台湾“立法院”并非第一次发生类似的冲突。例如,在2007年的“中选会组织法”争议中,蓝绿两党“立委”因法案协商破裂在休息室爆发推挤冲突,女“立委”间的扯头发、眼镜脱落等场面一度失控。而在最近的2024年“食品安全”报告冲突中,“立委”间的议程争议同样引发了肢体冲突,延续了“立法院”一贯的对抗方式。

三、冲突的模式与争议焦点

这些冲突的模式和争议焦点逐渐清晰。常见的手段包括肢体攻击,如扇耳光、扯头发、锁喉等直接对抗,以及使用道具如水球等干扰议事。舆论对此多持批评态度,认为这种行为损害了“立法机构”的形象。部分网民甚至将其视为娱乐笑料。国际媒体也对这类事件保持关注,称其为台湾的“民主特色”。

四、涉事人物的争议与反思

邱议莹作为多次冲突的核心人物,其表现引发了广泛争议。踹门、辱骂官员、嘲讽“太阳花运动”等行为使其饱受批评。其在“立法院”的表现被批评为“过河拆桥”。这些冲突频发反映了台湾立法机构长期存在的议事效率低下和政党对立问题。部分“立委”通过肢体冲突博取媒体曝光,进一步加剧了政治娱乐化的倾向。这一切不禁让人对台湾的政治生态进行深刻反思。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