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领导能力的声音,贯穿在群众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领导干部的说话能力,是他们在领导岗位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让我们深入一下领导干部如何才能真正“会说话”。
群众喜爱的说话风格是什么样的呢?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我们可以捕捉到群众的心声和期待。报告中的话语朴实而深刻,如“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这样的语言既通俗易懂,又充满力量,构建了一个深受群众喜爱的话语体系。
话风背后体现的是领导干部的作风。领导干部要“会说话”,就要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去。这需要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多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和需求。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能够通过领导干部的讲话,对其工作作风做出实与虚的评判。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虽然有些领导干部在话语表达上有所改进,但仍然存在一些空话、大话、套话的现象。这让群众感到疏离,甚至产生反感。如某省委书记曾批评过的现象:有的领导干部在与群众交流时,无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自己的意思,造成沟通障碍。这不仅会影响领导干部的形象,更会影响其工作的效果。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实践,领导干部应该深入实践,了解真实情况,这样才能在讲话中说到点子上。为此,领导干部应该带头深入调查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有真正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期望,才能与群众说到一起,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领导干部要“会说话”,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领导干部用心用情,反复锤炼。这要求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学习新知识,研究新事物,接受新理念。只有思想观念先进、理论功底扎实、知识积累丰富的领导干部,才能厚积薄发,说出让群众信服的话。
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来源于丰富的社会生活。领导干部只有真正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熟知群众的日常生活,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才能在讲话中避免空洞和虚假,让群众听得明白、听得亲切。这样的语言才能让群众相信你、跟你走。
当今的社会多元多样,如何在求同存异中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是每一名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重要任务。只有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与群众想到一起、说到一起,才能真正做好群众工作。
领导干部要“会说话”,就要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心。这需要领导干部不断学习、深入实践、用心用情地与群众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做好群众工作。作者丁学东同志作为江苏省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职务背景更是说明了这一点的重要性与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