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中国轰6k轰炸机到底有多厉害(堪称中国版B52的“

轰-18轰炸机:中国版B52的雄心壮志,为何未能展翅高飞?

随着歼-20等先进战机的批量装备服役,中国空军实力已然傲视群雄。在战略轰炸机领域,我们仍有所欠缺。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曾研制过一款性能堪比美国B-52战略轰炸机的轰-8重型战略轰炸机。那么,这款备受期待的轰-8为何最终未能翱翔于天际呢?

回溯历史,轰-8的诞生源于对战略安全的迫切需求。上世纪60年代末,珍宝岛战役的爆发使得我国迫切需要一款能够执行战略核打击任务的重型轰炸机。在这样的背景下,轰-8项目应运而生。借鉴美国的B-52战略轰炸机,603所决定研制属于我国自己的重型战略轰炸机。轰-8方案虽然看似并不先进,但其研发难度低、项目可行性高,且具备符合当时的战略打击需求。

轰-8的研发基于轰-6的基础,通过放大机身尺寸、增加发动机数量来提升作战航程和载弹量。初期计划有四发和六发版本,计划装备涡扇6大推力发动机。其中,六发版本的轰-8拥有高达163吨的更大起飞重量、长达1.1万公里的更大作战航程和高达18吨的更大载弹量。尽管与美国B-52存在差距,但已具备远程战略轰炸机的实力。

尽管轰-8方案具有诸多优势,其最终还是未能飞上蓝天。其中的原因何在呢?

发动机问题成为制约轰-8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轰-8是轰-6的衍生版本,但在核心发动机上,当时我国并不具备量产能力。涡扇-6发动机的研发进展缓慢且困难重重,随着其下马,轰-8的装机动力也随之失去。备选的美制JT-3D涡扇发动机也因国际局势的变化无法安装到轰-8身上。

运10项目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在上世纪70年代,运10作为我国第一架大型喷气客机正在研发中。但由于涡扇-8发动机的研制进度缓慢以及运10在商业市场上的竞争压力,运10项目的下马也波及到了轰-8项目。

进入1980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家集中财力发展经济,军队军费预算大幅削减,这也使得轰-8项目陷入困境。资金链的中断成为导致其下马的重要因素。

时光荏苒,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迎来了轰-20隐身战略轰炸机,填补了我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略重型轰炸机的遗憾。这款新型轰炸机多次露面,距离公开亮相的时间越来越近,预示着中国空军在战略打击能力上的跨越式发展。

当我们回顾轰-8的历史时,也不禁让人感叹。作为中国目前最牛的轰炸机之一,轰-6虽然已经投入批量生产阶段,但在战略轰炸机的定位上仍有不足。而轰-8的诞生与消逝则成为了中国空军发展历程中的一段珍贵回忆。虽然未能如愿展翅高飞,但其在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