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什么是人本主义(终于从人本主义中找到了答案

最近我开始阅读一本名为《人格心理学》的入门书籍,原本是为了了解关于人格类别的知识以及如何培养,但这本书却带我走进了更为深奥的心理学世界,介绍了各大心理学派对人格形成的不同看法。尽管初读时有些枯燥,但我仍有所收获。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关于“发挥功能的人”的理论。

“发挥功能的人”,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的理念。在罗杰斯看来,生活的意义并不只是满足当下的需求,短暂的幸福和快乐并不会带来持久的满足感。比如,我们可能以为换一个大房子就会带来持久的快乐,但事实并非如此,快乐过后,新的欲望和目标会随之而来。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呢?答案在于不断追求和满足欲望的过程。

人本主义坚信,我们一直在朝着某种令人满足的个人状态前进。当当前的需求被满足后,我们就会追求更高的目标,这种追求促使我们不断进步和发展。卡尔·罗杰斯将这种状态的人称为“发挥功能的人”。换句话说,理想的人生被视为一个过程,而非一种固定的生活状态。这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

这类“发挥功能的人”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他们始终在路途中,追求积极的体验。他们更注重生活的新鲜感,而不是停留在熟悉的生活方式中。他们持开放的态度面对生活,试图迎接生活的每时每刻,寻求新的体验,而不是消极度日。他们不会长时间处于重复的生活中,而是追求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和成长。

他们接纳自己,相信自己的感受。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完美,但并不会为之沮丧。他们尊重自己,努力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我们的教育体系却在无意中培养着否定自己的孩子。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否定孩子的感受,这使得孩子长大后也习惯性地否定自己的负面情绪,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

“发挥功能的人”更少地受到规范和习俗的束缚。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感受,对于规范、习俗等并不太在意。他们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委曲求全,压抑自己的真实需求。他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会因为面子而违背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目标。我们中的许多人却被各种道德规则所束缚,为了面子和人情世故而活,忽略了真实的自己。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成为真正的“发挥功能的人”。我们不应该只关注他们的学业成绩和才艺表现而忽视了他们的真实感受和需求。我们应该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兴趣而不是盲目追求别人的期望和标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独立、自信和有追求的人而不是只会盲目追求虚荣和平凡的人。(注:这里存在内容无关的词汇“汽车”,需要删除。)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