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程序中的回应
特斯拉在面对一系列法律诉讼时,展现出了坚定的应诉态度,并始终强调尊重司法裁判的权威性,坚决反对任何舆论误导司法进程的现象。特别是在2025年4月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人民法院审理的“车顶维权”名誉权纠纷案中,特斯拉明确表示将积极应诉,并以尊重司法裁判为基本原则。
在法律争议的焦点中,特斯拉多次指出,部分车主拒绝配合第三方检测,成为解决纠纷的主要障碍。以安阳车主张女士为例,她被指不同意对涉事车辆的EDR数据进行权威分析,且未能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刹车失灵”的指控。对此,特斯拉一直强调希望通过具有权威性的第三方检测来明确责任归属。
二、第三方检测的争议
特斯拉在处理消费者投诉时,始终坚定地推动通过监管部门指定或监督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公司认为这是查明真相的唯一途径。这一立场与部分车主的诉求之间存在分歧。车主们认为,在进行检测之前,必须获取完整的行车数据。这使得双方在这一问题上陷入了僵局。
在数据透明度问题上,车主们要求特斯拉提供事故前30分钟的完整行车数据,认为这是鉴定刹车问题的关键。特斯拉则以车主未配合分析EDR数据作为回应,并对车主的诉求合理性提出质疑。
三、名誉权纠纷案件的进展
特斯拉在应对一些车主的维权行为时,采取了法律手段。例如,在2023年6月,特斯拉以“侵害名誉权”为由起诉安阳张女士,索赔500万元。特斯拉认为,张女士的车展维权行为属于“以闹施压”。对此,张女士当庭反诉,要求特斯拉提供完整数据,并指责特斯拉的指控为“敲诈”。
在同类案件中,西安李女士因指控特斯拉刹车失灵而被判名誉侵权成立。根据鉴定结果,涉事车辆并无刹车问题。李女士因此被要求向特斯拉公开道歉并赔偿2000元。
四、舆论与行业评价
针对特斯拉在处理消费者投诉时的态度,部分行业观察者提出了批评。他们认为特斯拉在处理投诉时态度傲慢,并利用司法资源压制消费者的维权声音。特斯拉始终坚持强调其以产品质量为核心的理念,并否认存在系统性缺陷。舆论中也存在着对特斯拉的支持者,他们认为特斯拉在回应争议时表现出了高度的透明度和专业性。面对各种声音,特斯拉也在努力通过官方渠道与消费者和行业沟通,以解答疑虑并澄清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