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网络暴力第一案

关于“网络暴力第一案”,一直以来都是公众和学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多年的发展,这一话题已经涉及多起标志性案件,它们共同揭示了网络暴力的演变路径以及我国在网络暴力治理上的司法实践深化。

一、回溯至2008年,媒体定义的“中国网络暴力第一案”——姜岩案。背景源自一起悲剧:姜岩因丈夫王菲的出轨而跳楼自杀,其博客内容公开后,引发网民的大规模人肉搜索和辱骂。这一展现了网络暴力的典型特征,网友通过人肉搜索曝光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并在论坛、网站上发起群体谩骂,甚至演变为现实中的暴力行为。这起案件成为进入司法程序的中国首例网络暴力案件,被称为“人肉搜索第一案”。

二、时光流转至2020年,杭州取快递女子被造谣案成为首例“网暴公诉第一案”。该案的发生背景是杭州女子小谷取快递时的视频被恶意编造并扩散网络,导致其遭受严重的社会性伤害。这起案件由自诉转为公诉,成为全国首例通过公诉程序追责的网络暴力案件。它的发生不仅为后来的网暴案件树立了标杆,还推动了相关部门出台《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了对网络暴力的打击力度。

三、除了上述两起案件外,北京女白领“死亡博客”案也值得一提。这起案件中,网站因未及时删除侵权信息被判赔偿,法院首次向工信部提出规范“人肉搜索”的司法建议。该案为后来的《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关于网络侵权责任条款的制定提供了实践参考。

从这三起案件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暴力的性质和法律意义在不断地演变和深化。从早期的民事侵权为主,到现在的刑事公诉案件,再到系统的立法和司法解释,反映了我国在网络暴力治理上的司法实践不断深化。这些案件不仅具有法律意义,更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引发了公众对于网络暴力的关注和讨论,推动了相关法律的完善,为受害者提供了法律支持,同时也提醒人们在网络空间中要保持理性、尊重他人。

这些标志性案件共同揭示了网络暴力的演变路径和我国在网络暴力治理上的努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暴力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但不变的是我们对法治的坚守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希望通过这些案件的审理和判决,能够引导广大网民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