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自2019年开始,逐步推进与第三方服务商的紧密合作,通过聚合平台模式整合多方资源,以应对合规压力及运力短缺的挑战。这一战略举措的实施,不仅为滴滴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整个出行行业注入了新的能量。
一、合作模式与机制
滴滴与第三方服务商之间建立了流量与运力的互换机制。滴滴为第三方服务商提供APP内的流量入口,用户可以通过新增的“第三方”入口呼叫合作方的车辆。这种合作模式,使得滴滴和第三方服务商能够实现双赢。滴滴补充了运力,缓解了因合规整改导致的运力紧张问题,提升了订单承接能力,同时也通过佣金增加了收入来源。而第三方服务商则借助滴滴的用户基数,扩大了订单量,降低了获客成本。
二、推进时间线与试点
2019年,滴滴在成都率先试点接入第三方服务商,如“秒走打车”,用户可以同时选择滴滴自有服务和第三方经济型出行。随后,2024年6月,广州上线网约车开放平台,接入如祺出行。预计到2025年3月,开放平台将覆盖更多城市,合作方包括阳光出行、东风出行等十多家服务商。
三、第三方服务商类型
滴滴合作的第三方服务商类型多样,满足了用户的不同需求。经济型出行如“秒走打车”,主要吸引价格敏感的用户;区域专车服务如祺出行(广汽、腾讯背景)等,则提供高端或本地化服务;还有覆盖出租车、代驾等细分领域的服务商,满足用户多场景需求。
四、影响与挑战
聚合模式对用户体验有显著提升,用户可以通过平台一键比价、多平台叫车,减少等待时间。这种模式的推进也面临一些挑战。订单分流可能导致滴滴自有司机收入下降,部分司机需要适应多平台接单的竞争环境。合规风险也不容忽视,滴滴需要确保第三方服务商符合网约车监管要求,以避免连带责任。
五、未来战略方向
滴滴计划持续扩大开放平台规模,连接更多区域性出行服务商,构建“自有+第三方”的运力生态。这一战略与其洪流联盟战略(联合车企、租赁公司)形成互补,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滴滴的市场地位。未来,滴滴还将继续新的合作模式和技术应用,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高的运营效率。
滴滴通过与第三方服务商的紧密合作,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未来,滴滴将继续推进这一战略,为出行行业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