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急救中心在处理紧急求助时,展现出越来越高的效率与专业性。特别是在无声求救电话的处置上,通过技术升级和调度员的专业判断,逐步构建起一套快速响应机制。以下是关于这方面的实践和案例的梳理:
一、典型案例展示
在广州,一位聋人骑手曾通过无声电话向急救中心发出求救。调度员梁雯婷面对这一无声通话,凭借敏锐的职业判断,多次回拨并成功利用调度系统的短信定位功能获取了患者的准确地址。结合文字转语音技术,成功锁定了患者位置并派车救援。这充分体现了调度员在无声电话处理中的专业性和现代科技在急救中的重要作用。
而在佛山和南京等地,调度员在面对仅有敲击声或喘息声的求救电话时,同样展现出了高超的专业技能。他们通过引导患者敲击次数确认位置信息,结合模糊信号定位技术,成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救援。这些案例不仅体现了急救中心的技术进步,也展现了调度员在面对复杂情况时的高度警觉和应变能力。
二、技术手段的创新应用
在技术手段方面,精准定位系统、无障碍呼救平台、AI语音交互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为无声电话求助提供了有力支持。南京等地自2019年起建立的来电定位系统,能够识别中国移动/电信用户位置,误差范围缩小至约50-200米。福建石狮上线的“听障人士呼救”小程序,实现了文字求救、自动定位、双向文字沟通功能,为特殊群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三、多部门联动机制的建立
为了更好地应对紧急求助,多地建立了警医协作和多部门联动机制。南京、佛山等地的急救中心与警方建立了120与110实时联动机制。当定位精度不足时,警方可通过基站定位、监控排查等方式辅助寻人。这种跨部门的协作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
四、调度流程的优化改进
在调度流程方面,各地急救中心也进行了优化改进。实行快速派车原则,发现异常通话即启动紧急响应,同步开展定位与派车。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预判,提前通知医院准备相应抢救设备。保持与患者的通话,以安抚其情绪,直至救护车到达。
五、对公众的应对建议
对于公众来说,了解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和应对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独居者在拨打120时,应尽量靠近窗户或门口,以便调度员通过声音等手段获取更准确的位置信息。突发失语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敲击、喘息等声音传递信息。对于听障人士,建议提前注册无障碍急救平台,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救援。
通过技术升级、调度员的专业判断以及多部门联动机制的建立,各地急救中心在无声求救电话的处置上取得了显著进步。这不仅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也展现了现代科技在急救领域的重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