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从山副教授,一位在合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教的教育工作者,以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种超越职业范畴的奉献精神。这位令人敬佩的教师,在长达十二年的时间里,不仅克服了对针头的恐惧,更是累计献血超过160次,总量达到了惊人的4万毫升——这一数字相当于九个成年人的血液总量。
他的故事始于一次人生的低谷。当他的妻子在分娩时遭遇大出血,接受了他人的血液救助,这次经历深深地触动了他。从此,他决定将献血作为自己的“第二事业”,用实际行动作出对社会贡献的承诺。
姜从山副教授的献血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自幼存在的打针恐惧症,每次献血时都会面临心悸、出汗等生理应激反应。这些困难并未阻止他的奉献之路。他坚持每两周捐献一次成分血,用极大的勇气和毅力跨越心理的障碍。
他的事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不仅带动了众多学生参与献血志愿活动,组建了一支献血志愿者队伍,还经常在安徽省立医院的献血屋开展志愿服务,推广献血知识,引导更多人关注无偿献血事业。
岁月不饶人。尽管他始终坚持献血,但在60岁生日时,因为献血年龄限制,他不得不终止这项坚持了十二年的善举。
这个案例不仅展示了姜从山副教授个人的无私奉献和对生命的尊重,更是生动诠释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他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将生命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他的事迹,与柯纯等长期献血者的事迹一道,共同构成了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民间基石,激励着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这一事业,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