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症俗称「躁郁症」,是一种神经退化性疾病,成功大学精神科花费10年,收集2000个双极症案例,发现双极症与重郁症合并易有妄想、幻觉等精神官能症状;抗忧郁剂对双极症有效果,但易反复发作;及早确定诊断,不但效果良好,若能加上神经保护及神经再生的药物,可大幅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神经退化现象。
在精神科门诊中,双极症常被误诊,因症状与重郁症常合并发生,易有妄想、幻觉。。
台南成功大学附设医院精神科主任陆汝斌医师指出,双极症是不可逆的精神疾病,临床上,分成第1型躁郁症与第2型躁郁症。差别在于第一型由「狂躁及轻郁」组成,而第二型则是由「轻躁及重郁」组成。一般因躁郁症而送急诊的多属第一型。
双极症易被错误诊断
国外研究发现,一个双极症的患者被确定诊断往往平均需要7至12年,国内显然的要比这个时间更长,甚至有不少患者终生被错误诊断成精神分裂症或重郁症,国外统计有40%因诊断不正确而没有受到恰当的治疗,国内要比这个数目字更高,尤其是第二型的双极症,因为病人长期处在忧郁状态,仅有少数时间(约占整个发病期间的2%)发作症状不是很明显的轻躁期,常遭误诊。
「躁症」是一种以情绪躁动与高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主要病征活动量增加、性需要增加、睡眠的需要量减少、多话、好辩、注意力不易集中、喜好冒险、慷慨、随意花钱或盲目地投资、思考飞跃自我膨胀、夸大、不切实际。
「郁症」是指情绪极度低落,忧郁不乐的状态,完全失却生活乐趣,至少为期2周以上。主要病征情绪低落、心情郁闷、失去信心、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行动迟缓、常呆坐、躺床、沉默寡言、音量小、思考迟钝、内容贫乏、自杀想法与计划、胃口减低、食欲不振、性欲减退。
躁郁症治疗以药物为主
躁郁症发生的原因因人而异,可以确定的是,其成因与遗传以及压力都有关系。根据统计,躁郁症的发生率为3/1000,以此换算推估,台湾约有69000人患有躁郁症。一般而言,躁郁症第1次发作时间约在15到25岁间,发病较早者,与家族病史的相关程度较高。
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除了药物以外,还可考虑使用「电气痉挛疗法」。这是利用电流通过脑部,以诱发暂时性的癫痫发作,可以治疗躁狂发作与重郁发作,效果较药物为快,副作用则少于药物。
至于心理治疗,多半使用在躁郁症的缓解期,可使用的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家族治疗、认知心理治疗、人际关系治疗等。另一种方式是以团体的形式来进行,如病友团体、家属团体等,透过团体的力量,在治疗者的引导下,以发挥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