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别人成功,也会成就自己的成功

  • 心理师
  • 2023-05-31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有一套「水桶理论」别人如何待我们,会影响我们水桶里的水位,水位愈高、我们愈愉快。但我们也有一把无形的杓子,舀水到别人水桶中、善待别人,能增加双方水桶的水。

跑业务,可能是公司里最容易产生「亦敌亦友」氛围的部门。在竞争利益和合作情谊上的不断拉锯,要怎样才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双赢?

「你根本是换了位置就换了脑袋!」同事A忍不住对王伟华(化名)嘲讽。

一起任职于知名汽车公司的两人,几个月前还是好兄弟。但年底宣布王伟华升迁的人事令后,A始终没有给王伟华好脸色看。「是不是因为之后我能配到公司车,而他没有?」王伟华只能在心中不断猜想。

类似的「猜疑」,其实每天都在职场中上演。和同事之间,总会遇上一些「微妙」关头,让彼此怀疑我们还算朋友吗?

没有人不想跟同事有好感情,但就像人资专家黎兹.瑞安(Liz Ryan)2007年首度在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Week)中提出的frenemy”,这个结合“friend(朋友)”与“enemy 敌人)”的新字,正巧妙描述既是出力干活的伙伴,又要不时面对职位、薪资的竞争本质,两种极端因素交叠下呈现的复杂关系。

你经常为如何拿捏其中尺度所苦吗?先建立以下3种思考,就会大幅减少为同事抓狂的机率。

第1多看自己,少看别人

谁拥有更多老板关爱的眼神?这问题经常挑动台面下的敏感神经。,「找到自己的路」,远比老是看别人走到哪里更重要。

凯络媒体总经理朱诣璋在广告媒体圈辈分极深,人缘又好,被暱称为「朱爸」。却很少人知道,年轻时,他也曾经因为在意与同侪的高下,觉得迷失、困惑过。

他还记得,过去在广告公司工作时,同组有个同事出身于业务,长袖善舞;相比之下,做媒体分析出身的他,习惯「把事做好」,不太善于包装自己。「我感觉主管『好像』吃他那套,」做出单方面判断后,朱诣璋心情开始起伏不定。

看着那位同事在主管面前的表现,朱诣璋强迫自己增加与客户交际、到外参加活动,模仿对方的做法。「但我每次在现场总是浑身不自在,」他回忆。

当时以为老板喜欢那样的员工,殊不知,善于「做事」才是他最大的优势。多年后回头再看朱诣璋一路职涯发展,并没有真的落后。更何况,「靠『装』是装不久的。你始终会回到自己的路上。」等朱诣璋自己也当起管理者,他更清楚,好的组织,反而需要不同类型的部属相互激荡,个人不必陷入一时的比较。

专心发挥自己的强项,才能免于掉进竞争泥淖。但有时,即使不去招惹别人,也不保证同事不会让你「穿小鞋」。对此,统一佳佳首席运营官赖美绒曾有过深刻的经验。

第2不玩零和,当变形虫

在统一超商服务20余年,长期在营销部任职的她,仍是目前为止,公司里唯一一位曾担任过营销经理一职的女性。能在业务前线厮杀这么多年,赖美绒难免碰过同事来「踩线」。但她秉持「只拉弓、不放箭」的原则,既表明立场,也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有一次,因为商圈重叠,赖美绒和某位同事的服务领域没办法迳渭分明地划清界限,结果,明明是她先联系、接洽中的客户,竟硬生生被另一名业务同仁「抢标」拿下。

赖美绒大可以直接骂对方「小人」,但她只跟这位同事说「听说你最近签下某某客户的业务,我也认识他,就麻烦你好好照顾了。」等于委婉告诉同事「我知道你的动作了」。不直接戳破,赖美绒让彼此在合作上至少还保有情面。

另方面,面对客户,她则表现出大气「没关系,你一样都是跟7-ELEVEn买。」不让对方有心理负担,客户听完后,甚至把她主动介绍给其他厂商。

「为什么同事之间会『踩线』?就是因为大家都很努力工作嘛,」赖美绒从正面角度思考,并不狭隘地视它为「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既然如此,自己更要学着像变形虫。对方打过来,我就闪过去,改走别条路。」甚至,赖美绒借此进一步查看自己的能力「如果有能力多养一点客户,少一个又有什么关系?」

多一个对手,反而激发赖美绒使出浑身解数。而对药厂台湾礼来公司业务处处长郭百川来说,能长期建立身边的「盟友」,那更是利他又利己。这也是最重要的一项观点先纳进别人的成功,自然会成就自己的成功。

第3别人成功,也会成就自己的成功

总是带着一脸浅浅微笑,说话诚恳、没有距离感的郭百川,可说是公司内的「明星球员」几乎年年都在礼来保持升迁纪录,当年还不到35岁,就已坐上全国业务主管。

「业绩压力很大,大到你根本无法理会同事想什么,反正就大家跟我走、我说要拼多少业绩就是,」郭百川描述当时的心情说。少年坐大位,让他只想全力冲刺,没想到结果是根本带不动底下的资深同仁。「以前只想到自己的前途。人家会说『一将功臣万骨枯』原来就是这个意思,」郭百川露出苦笑。登高后,才发现自己爬上的是一座险崖。

「并不是别人比你『不好』,所以你能晋升;」这几年研究起佛学的郭百川开始有些不同的想法,「如果我不帮同事,其实我自己也『跑不了』,」他开了玩笑。也因为多了这番体悟,今年,礼来业务团队的绩效和奖金制度特别加重个人对团队的贡献程度,「你必须要achieve result with people(与人共享才能达成成就),」郭百川强调。到头来,「同事」才能成为最大的「盟友」。

,再怎么避免,办公室中永远有擦枪走火的时候,冲突之余,明天仍要继续共事,此时考验的就是彼此能否各自修复,跳脱聚焦于「茶壶里的风暴」,把眼光放在对外竞争而非对内。

像广告公司里的创意和业务部门,几乎是两个本质上互斥的团队,10多年来,李奥贝纳业务协理沈婉菁什么场面都见过,包括两方争执激烈到必须「暂停会议」,「要吵就尽量吵,但站出去就要一起面对客户,」沈婉菁说,「枪口对外」绝对是共识。

「把格局拉大,大家都站在一条阵在线。甚至,每服务一个客户都像是一起打过仗。」有过冲突,知道彼此的底线,反而让沈婉菁和创意人员建立起「不打不相识」的友谊。

一个组织里,有多少成员能具备这种态度,也就决定了它能够不断超越向前,还是持续原地打转。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有一套「水桶理论」别人如何待我们,会影响我们水桶里的水位,水位愈高、我们愈愉快。但我们也有一把无形的杓子,舀水到别人水桶中、善待别人,能增加双方水桶的水;若带给对方负面情绪,则对方跟自己的水位都会降低。等于说,想让自己满足,不是要避免舀水(让对方不愉快)、就是要多为对方加水(让对方愉快)。

管理学大师史蒂芬科维(Stephen Covey)也曾在《第8个习惯》一书中提出「情感帐户」,他指出人与人间的相处,就像银行存款一样,得时时查看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关系余额」,有借有还,再借就不难。

这些不同名词,说的其实都是同一件事先「储蓄」,以后才有得「提」。如高阳笔下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常说「花花轿儿,人抬人。」不管是抬人、或是被人抬,彼此相互帮忙,永远是不变的基调。


  该文章《别人成功,也会成就自己的成功》由网友『催泪小丑』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