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躁郁症好发季节,在古时候有所谓「桃花癫」的说法。精神科医师提醒,躁郁症是精神疾病中病程比较良性的一种,且容易有复发倾向,造成认知与社会职业功能逐步退化,建议患者家属应该给予患者适当支持,帮助患者养成服药习惯,以免旧病复发或病况恶化。
有研究显示,超过60%的躁郁症患者在发病前3个月内,曾经发生过亲人死亡、离婚、感情失落及失业等生活重大创伤。
大林慈济医院身心医学科陈广鹏医师表示,现代人罹患精神疾病机率高,有研究显示,超过60%的躁郁症患者在发病前3个月内,曾经发生过亲人死亡、离婚、感情失落,以及失业等生活重大创伤,而其它发病原因则是长期累积的慢性压力,或缺少社会支持等。
1位54岁的林姓妇人,丈夫因车祸骤逝,原本一直垂头丧气、沉默寡言陷于忧郁的状态中,但之后突然精神焕发,还打扮得光鲜亮丽,而且侃侃而谈,情绪由忧郁逆转为急躁,直到服药持续治疗2周后,症状缓解才恢复平静的情绪与合宜的言行。
从临床上观察,较早发病的躁郁症患者一开始多以忧郁期为主,并且通常会经历多次忧郁期之后才会有轻度狂躁。躁郁症中的躁病发作症状,包括活动量过分增加、精力旺盛、性需要增加,睡眠的需要量减少、好讲话、易怒、注意力分散不易集中,以及虚妄且不切实际等。
因为躁郁症有可能以行为违常、过动症、酒精滥用及其它物质滥用、强迫症、恐慌症、人格异常来呈现,所以在诊断上十分困难。但大部分的躁郁症患者会经历多次发病,而且无症状期的长度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短。
【关怀躁郁症患者5要领】
1.关心在躁症急性发作时,要注意患者因情绪过度高亢而可能失控的行为。
2.预防在郁症发作时,要特别预防患者自杀。
3.支持在患者发作后恢复正常时,要给予其正面情绪的支持,特别是不要对患者在发作期间的表现予以苛责,要体谅他们生病的痛苦与无奈,以免造成其自信心的受挫。
4.服药平时症状未发作、情绪正常时,亲友应设法使患者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以预防再发。
5.减压减少患者的压力及给予适当的情绪支持,并持续给予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