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两度被葛莱美奖提名的雅尼,是当今最伟大的新世纪音乐大师,全球闻名的演奏家、作曲家。雅尼出生音乐世家,很自然的六岁就开始弹琴,但令人意外的是,雅尼拒绝上正式钢琴课(理由是结构性的课程可能阻碍他的弹奏自由)。以致于他后来违背了父母最初的期望,而转以做为临床心理学家做为他人生的第一个志向;,雅尼从家乡希腊,远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念书主修心理学,直至大学毕业。大学毕业后,他改变了他自主的第一个志向与大学主修(心理学),决定重新选择了他从小接触的音乐做为事业。经历过困苦的酒吧歌厅表演生涯,在其特殊的音乐与心理学双重背景,以及辛勤的创作下,突破原有音乐的界限,将群众心理融入创作元素,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音乐风格,赢得了全球的肯定与掌声,成为惟一一位在雅典的卫城、印度的泰姬陵和中国的紫禁城这些人类文明古迹上举办过音乐会的音乐家。
雅尼是跨界成功典范
雅尼的成功,说明跨界可以突破传统,创造更大的可能。跨界,代表了必须跨越不同的专业鸿沟,进入新领域,但也代表了两种以上的专业结合。跨界,可能要面对未知的挑战,但也可能带进不同于以往的做法与机会。如果没有心理学的融合,雅尼可能无法突破传统音乐的限制,创造属于自己的新音乐风格。
在我们职涯的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都有可能遇到跨界的机缘与挑战。举凡刚毕业进入社会,是否该选择与所学科系不同的领域就业?或者在职场经验累积略有小成之后,是否该跨界尝试更大的可能?都是可能的跨界机缘与挑战。跨界,究竟是风险?还是突破?在我们职涯的不同阶段,常对我们有不同的考验。
如何降低跨界的风险,创造职涯上自我突破的机会,个人以为有两方面可供参考。是之前累积的专业能在跨界之后延续,减少跨界后的学习成本。不少跨界失败的例子,都在隔行隔层山的不同产业知识下,而未能成功。相反的,如能延续先前累积的专业,当可减少学习成本。
,多数的跨界,很难期待先前的专业得以大量延续,因为既是跨界,可能代表了先前的专业知识与经验无法大量延续。虽然,细部的产业知识与专业经验不一定能延续,专业的态度可以被延续,而用心与否更是能否跨界成功的更重要因素。因为产业的专业知识与经验,有时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不同;而用心的态度,则有助于跨越产业的不同,找出突破与创新之路。雅尼在初出道时,同样经历过困苦的酒吧歌厅表演生涯,但在其用心与坚持之下,找出自己的创新跨界之路。
先累积专业
个人在三十四岁之时,同样面临跨界与否的挣扎与考验。当时个人在台湾飞利浦电子组件部担任业务副总,之前十年左右的职场生涯,都在销售电子零件,属于B to B的事业。而来到奥图码之后,建构投影机品牌则为B to C的新兴的品牌产业;,在当时投影机产业有超过五十个品牌,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日系知名的品牌大厂。奥图码以一全新组成的生力军,欲跨界挑战众多日系品牌巨人,当时并未被外界看好,甚至不看好。跨界初期,个人先前累积的业务经验得以部份延续到奥图码拓展业务阶段,确实节省部份学习成本。,接踵而来的通路布局与品牌行销,却已超过个人及团队先前的专业领域。所幸,在坚持打造奥图码成为专业投影机领导品牌的企图心与决心之下,我们把握了创新(以不同于以往日系品牌的做法)与执行力(随时以最少的成本创造最大的产出 )的两大原则,在台湾本地媒体及众多通路商的支持下,让我们以五年的时间,在亚洲走出我们的跨界之路,证明台湾品牌有机会可以超越日本,成为领导品牌。
跨界,需面对不少挑战
跨界,确实要面对不少挑战,尤其是要面对过去所没有经历过的未知挑战,乍看之下,确实充满了风险,令人不安。,跨界有时也代表了我们能摆脱以往的束缚,以全新的创新模式,来与传统的竞争者竞争。依哈佛大学教授克里斯汀森在其所着《创新者的解答》与《创新的两难》中, 都提到了现行产业的游戏规则,多数由现任领导者所制定,也对现任领导者较有利。换言之,新进者需要改变游戏规则,争取建立以对自己有利的规则来竞争。若此,我们或可大胆假设,我们所担心的跨界专业鸿沟,其实有一部份我们可能并不需要。
专业,因产业有别;达成目标的企图心与解决问题的决心,则不因产业而有不同。达成目标的企图心,可以让我们横越跨界的产业鸿沟;解决问题的决心,可以让我们找出创新的经营模式,来超越竞争对手。
面对职涯跨界的抉择,先问自己是否有强大的企图心与决心;有心,就能跨界成功!
(作者为琉璃奥图码科技亚洲区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