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主办的「国际学生能力评量计划」(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上周公布了最新的二○○九年评量结果。台湾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三项排名中,分别名列全球第二十三、第五、第十二,不但都比上一次退步,更在所有受测的东亚国家与经济体中垫底。
究竟是台湾的教育出问题、还是PISA评量有欠公允?在结果公布后引起热烈讨论。教改多年来,没有改变老师考试领导教学、学生为考试念书的风气,也没有改变台湾教育体制里集中菁英教育的现象,大概是最主要的原因。
国际学生能力评量计划是OECD在二○○○年开始推动的跨国性学生学习品质评量计划,接受评量的是各国十五岁的中学生,每三年举办一次,今年共有来自六十五个国家和经济体,四十七万名学生接受评量。台湾在二○○六年参加,今年第二次,共有来自一百五十八所学校,近六千名学生参加,可算是一项样本相当丰富的调查。
PISA评量分成「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三项指标,每项指标都再细分为各种小指标,以PISA出题,学生作答的方式进行。主要目的是要衡量各国学生「参与未来社会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每次评量都会挑选其中一项作为重心,深入研究,这次是以阅读为重心。
台湾在本次PISA评量中,三项指标全部退步,二○○六年「数学素养」勇夺第一,今年退步到第五。「科学素养」从第四名退步到十二名。本次重心「阅读素养」更从十六名退步到二十三名。虽然比美、德、英、法等先进国家分数高,属于前三分之一,表现相当不错。不过,和邻居香港、韩国,以及参加的新加坡和上海比较,却是远远落后(见表一)。尤其上海第一次参加,就勇夺第一名。
教育不是奥运比赛
不论是什么原因让上海勇夺第一,让韩国远远超过台湾,仔细分析评量结果,可以发现台湾教育制度的两个问题。
第一是台湾的教育体制不利于表现落后的学生。
PISA按照得分高低,把各国学生的得分,分成一到六,以及不到一,共七个等级。分数达到等级三的学生,可以胜任日常生活各项基本任务,等级五以上是表现优异。在阅读素养方面,台湾受测学生等级五以上的比例,和东亚各国比起来偏低,也不到OECD平均,等级二以下比例偏高(见表二)。意思是,台湾学生不但表现优秀的比别人少,表现不好的也比别人多。PISA阅读专家团队主持人约翰德容(John de Jong)认为,台湾的教育不利于在学校表现落后的学生,常被排除在主流教育之外,转学率偏高就是问题的征象之一。反观韩国和芬兰的教育目标,是要带起所有学生,这也是两国在PISA排名中名列前茅的原因之一。「教育不是奥运比赛,比较出几个顶尖选手就好了,」德容强调。
第二,台湾教育考试领导教学、为考试而念书的风气仍未改变。
台湾PISA国家研究中心计划主持人、台南大学教授洪碧霞仔细分析评量结果后,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台湾学生在阅读分项指标之一──「阅读投入」,表现在东亚地区属一属二,但却被「检索」、「集成解读」、「反思评价」三项分数低落拖累。
「阅读投入」包含了阅读兴趣、多元性、网上阅读三个层面。换句话说,台湾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与习惯都非常好,在东亚地区名列前茅,但阅读的能力却不如竞争对手(见表三)。
PISA对阅读所下的定义是一个人对文本内容「理解」、「运用」、「反思」、「投入」,用以达到某个目标、开展自己的知识、参与这个社会的能力。意思是,阅读不是只有截取信息,还包括解读文本要传达的想法、评断文本、思考自己同不同意,并形成自己的意见。PISA所出的题目都属于不涉及价值判断的开放式题目,强调在生活中的应用。
洪碧霞认为,习惯做基测考试题、背诵标准答的台湾中学生,遇到开放式的题目,反而不知如何作答,学校老师可能也不够重视PISA评量。「这使得台湾学生缺乏『言而有据』的能力,」洪碧霞指出。
这显示教改多年,考试领导教学,学生为考试而读书的风气,仍然没有改变。根据《亲子天下》最近的调查,发现台湾的中学老师中,将近九成都非常清楚教学的理念和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但真正落到执行面时,却花了一半时间在协助学生准备考试和基测。
香港教育改革的经验,或许可以成为台湾的借镜。
香港经验
二○○一年,香港开始推动教育改革,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学和考试方法一并改变。香港二○○九年PISA研究团队成员、中文大学教授刘洁玲指出,在语文教学上,香港新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找重点、评价、反思、应用的能力。在考试上,公开考试的内容百分之百不是来自学校课本内容,学生无法靠死背得高分,而是要靠在学校学习的能力。
「公开考试不一定要有标准答案才能达到公平,」刘洁玲强调,这些教改理念和PISA的标准类似,可能是香港学生在二○○六年后表现大幅进步的原因。
「我们到底要不要重视、接受PISA的标准?」洪碧霞认为这是台湾各界面对PISA评量结果应该要问的问题。如果接受,就要从评量结果中,反省台湾语文教育到底哪里出问题,作为未来教育改革方向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