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郁症是一种较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极端的情绪变化。典型的躁郁症患者可以从狂喜滑落到狂悲,并呈周期性运动。
一、躁郁症的表现
1. 情绪低落
患者自觉情绪低沉、苦恼忧伤,情绪的基调是低沉、灰暗的。抑郁发作的情感低落有两个重要特征其一,“显著而持久”,是指这种低落的情绪通常为本人和(或)他人明显地感觉到,程度可以从闷闷不乐到伤心欲绝不等,持续时间至少2周;其二,是这种情感低落“与其现实处境不相称”,是一种歪曲和放大了的“低落”,而难以用客观的现实境遇来解释。患者常主诉心情压抑,情绪低沉,高兴不起来等,而患者本人往往可以把这种情绪低落的体验与丧亲所致的悲伤心情区别开来。
2. 抑郁性认知
常有“三无“症状,即无望、无助和无用。
无望,患者对将来感到迷茫,悲观失望,遇见自己将出现不幸,认为自己没有出路。
无助,在悲观失望的基础上,常产生孤立无援的感觉,对自己的现状缺乏改变的信心和决心,认为治疗是无用的。
无用,认为自己生活得毫无价值、一无是处。连累了家人、朋友,只会给他人带来麻烦。患者可能出现自责自罪,夸大自己的过失或错误,甚至坚信自己犯了某种罪,应该受到惩罚。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包括自杀观念、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大多伴有程度不等的消极观念,轻至感到“生活没有意义”、常思考“与死亡有关的事情”,重则产生自杀的念头,直至采取自杀行动。应提高警惕的是,自杀行为不一定发生在病情最严重的时期,因为当时患者的意志活动受到疾病的明显抑制,患者对于自杀行为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在病情改善的过程中,患者的主动性有所提高,反而更有可能采取坚决的自杀行动。
3. 兴趣缺乏
是指患者对平日的兴趣爱好、业余活动缺乏兴趣,严重者甚至对几乎所有的事物丧失兴趣,往往离群索居、不愿见人、话也懒得讲。
4. 快感缺失
患者在从事看似正常的进行工作,或强迫自己或在他人的劝说下勉强从事一些活动,即便如此,其内心体验可能也是索然无味,无法从中体验到乐趣。
5. 思维迟缓
表现为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患者主诉“脑子像生了锈一样”,“脑子转不动,不如以前灵光”等。患者主动性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与其接触会有被动的感觉,严重者甚至无法与之进行言语交流。
6. 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表现为行动缓慢,生活被动、懒散,回避社交等。严重者可出现抑郁性木僵。
7. 精神运动性改变
焦虑。焦虑与抑郁常常伴发,表现为莫名其妙的紧张、担心,甚至恐惧。可伴发如心跳加快、尿频、出汗等躯体症状。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具有精神运动性迟滞的患者除了在心理活动上表现为突出的思维迟缓之外,还在行为上表现动作缓慢,患者常感觉自己活动时手脚都不如以前敏捷,如同慢动作一般。常与精神运动性迟滞相伴随的症状是精力缺乏,表现为无精打采、易疲倦、生活懒散等。精神运动性激越的患者则与之相反,表现为烦躁不安、心神不定、紧张激越,却不知为何焦虑。
8. 生物学症状
睡眠障碍经常是患者前来就诊时的首要主诉,也是抑郁症最常伴随的症状之一,早段、中段和末段失眠均可见,其中早段失眠(入睡困难)最为常见,而末段失眠(早醒)则多见于典型病例,较具有特征性,中段失眠主要表现为多梦、睡眠不深。抑郁症患者常以各种非特异性的躯体不适症状为主诉,长期在综合性医院反复就诊,经多项临床检查却又无法查出明确的原因。这些症状通常包括不明原因的躯体疼痛、全身不适感、胸闷气短、心悸、胃肠道功能紊乱如慢性腹泻、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以及尿频尿急等。其中疼痛症状非常普遍,从头痛、胃痛、胸痛到全身性疼痛等各种各样的疼痛均可出现。
二、躁郁症的原因
躁郁症(双相障碍)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所公认的是躁郁症(双相障碍)是多种致病因素(生物-心理-社会)所导致的多维度、多系统水平上的一种精神障碍。迄今为止,对躁郁症(双相障碍)病因学的研究探索主要聚焦于以下一些领域。
1. 遗传因素
遗传学因素在心境障碍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尤其同双相障碍的关系更为密切。家系研究中,患者的生物学亲属患病风险明显增加,同病率为一般人群的10~30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机率越高。
2. 神经生化因素一些研究初步证实,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及相应受体功能改变可能与心境障碍的发生有关。大量的研究报道躁郁症患者存在着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等单胺类物质水平和单胺类神经通路功能的异常改变。
3. 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许多研究发现,此类患者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的功能异常,尤其是HPA功能异常。
4. 神经影像学
神经影像研究包括结构影像研究和功能影像研究两个部分,结构影像研究发现部分双相I型(既有躁狂发作又有重性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患者存在脑室扩大,但抑郁症患者的脑室扩大不如前者明显。
5. 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在心境障碍,尤其抑郁障碍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不亚于遗传因素的重要作用。
三、躁郁症的治疗
(一)家庭治疗措施
保持安静的环境
保持安静的环境非常重要,尤其是当患者处于狂躁期时。不要和患者进行有敌意的谈话,不要聚会或长时间看电视、电影,以尽量避免刺激患者加重病情。
给予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和有规律的生活可以防止此病的发作。
勿让其独自驾车
躁郁症患者喜欢刺激和冒险的活动,比如超速驾驶,这是相当危险和难以控制的。家人应予以控制,不给其任何机会。
给予关爱
家人的关爱对病人的康复非常重要,尤其是对有自杀倾向的病人。
注意季节变化
本病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深秋和冬季是忧郁症状的高发期,要提防病人出现意外伤害;而夏季是狂躁的高发期,家人亦应加强关注。
常规治疗
目前,对此病的常规治疗大多采用注射碳酸锂和精神治疗相结合,锂这种微量元素能改变规律性的循环周期,帮助躁郁症患者。
(二)躁郁症的其他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
医生认为脑电图生物反馈对治疗此症有效,是因为通过脑电图可掌握一些脑电波的情况。如在过于兴奋、出现幻觉、易怒、缺少睡眠和不能自制等,它也能检查出脑电波活跃与精力低、没有自尊和运动不协调有联系。
如果躁狂抑郁症是轻度的,这种生物反馈形式或代替锂及其他药物,尽管它可以与锂一起安全使用。
针灸疗法
针刺疗法可以增强活力或放松身体,主要靠针刺穴位掌握。涂油按摩也可以放松或增强活力。
指压疗法
按压曲泉穴位可以帮助减轻躁狂抑郁症的症状。弯右膝、大拇指放在膝内侧起皱处上部,刚好在膝连接处下面(可摇摆你的腿去找到它)。按压一分钟二至三次,然后开始做左腿。
注意
根据报导,忧郁症及躁郁病患者容易对乙醯胆碱过敏,这是神经冲动的传递物质。,勿过量服用胆碱(即勿超过综合维生素内所含的瞻碱量)。
,躁郁症患者应该避免鸟胺酸、精胺酸。这些物质可能加重病情。
使用高剂量的锂治疗,可能产生下列副作用恶心、呕吐、颤抖、肾脏功能失调、甲状腺肿大。
检查是否有食物过敏。某些食物可能诱发病情。
(三)躁郁症的营养与饮食疗法
避免含咖啡因食品
患者应避免咖啡、可乐、茶、巧克力、酒精等含兴奋元素的食品。也要避免糖制品、乳制品、和添加化学成分及色素的食品。
多吃蔬菜
饮食中应包含蔬菜、水果、核果、种子、豆类。全麦等谷类是很好的选择,但勿食用过多的面包。每周吃两次白肉鱼及火鸡。
补充营养素
①镁
用量依产品标示,研究指出镁能代替锂做为治疗躁郁症的药物,用以对付关于该病状连续变换的情况。它无毒副作用。
② L-牛磺酸
用量500毫克,每天3次。与50毫克维生素B6及100毫克维生素C一起服用,以利吸收。缺乏牛磺酸将导致过度好动、焦虑、大脑功能力差。
③ L-酪胺酸
用量500毫克,每天2次,空腹使用,添加维他命B6及c,以利吸收。是治疗抑郁的重要物质,能稳定情绪变化。氨基酸是治疗此病的重要物质,尤其是牛胆氨基酸及酪胺酸。
④维生素B群
躁郁病患者不易吸收维生素B群,需大量补充。根据报导,躁郁症患者缺乏维生素B群,而且在注射B12及服用大量维生素D群后,状况出现好转。维生素B群对脑部有类似锂的作用。
⑤不饱和脂肪酸
用量依产品指示。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及稳定血压的重要物质。
⑥ 维生素C
用量3000—6000毫克,是强效的免疫促进剂,并有助抗过敏。
⑦ 锌
用量每天50毫克。保护脑细胞。
保健药膳
麦苗茶
青麦苗适量,桔子皮15克,苦菜9克,大枣10枚。四味共煮,取汁,加白糖,温服,每日一剂。宜于躁狂症。
躁郁症(文健康无忧网)
四、躁郁症的预防
躁郁症治疗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病人的积极配合,严重的病症会导致病人的性格发生改变,我们要时时刻刻预防躁郁症。
其实,躁郁症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便是心理因素,我们要注意心理调节,养好乐观开朗的心态。
,我们可以学习一些心理卫生知识,掌握心理调试方法,培养乐观、积极、健康的性格,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避免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的生活状态,适当给自己减压和放松。
,要时刻矫正自己不良的心态,如对人、对事、对己、对社会过度从否定、悲观、负面的角度看问题,自卑或自尊心过强,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能对自身和周围环境做出客观评价,心存偏见和敌意;或者其他一些不良行为模式,如冲动盲目、不顾后果,孤僻离群、独处索居,缺乏沟通和社会交往。
我们也时刻注意识别焦虑、抑郁、愤怒、厌倦的情绪等不良情绪,注意识别疾病的早期表现,争取早发现早咨询,有病尽早治疗。
五、躁郁症的护理方法
作为家人要正确认识疾病,支持患者积极治疗、尽早治疗,反复发作者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定期门诊复查,与医生沟通,监测病情和药物副反应,维持病情稳定,防复发。
还要学习疾病知识和治疗知识,帮助患者观察病情,及时应对病情变化,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避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当病人病情不稳定时,注意防止自伤自杀,冲动伤人,及早就诊治疗,做好心理疏导。抑郁时让患者看到希望,感受到关心支持,处于激越及严重躁狂状态时避免冲突,避免激惹患者。
作为躁郁症患者的家人在平时要注意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性格,矫正不良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学习心理调节的方法。还要尊重、理解、接纳、关心、支持、帮助患者。
促使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性活动,以期减少或防止发生残疾。在此过程中,对患者多给予鼓励、肯定,根据患者的能力,与患者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不能操之过急。
如果以上关于躁郁症的表现 躁郁症的治疗 的解答您还不满意,您可以使用本站的搜索功能查找更多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