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发的传染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病毒入侵后,孩子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上升至38℃左右。部分孩子初期会出现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甚至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感。若未能及时注意和预防,手足口病还可能发生二次感染。
以南京市儿童医院的小患者多多为例,这位3岁男孩近期出现了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嘴巴、屁股及手脚上均出现了红色小疙瘩,被确诊为手足口病。多多的妈妈困惑不已,因为孩子去年已经得过一次手足口病,今年却再次患病。
专家指出,手足口病的症状在发热1-2天后开始显现。口腔黏膜会出现疼痛性水疱,手、足则会生出斑丘疹和疱疹。这些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如米粒,比水痘皮疹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除了手、足和口腔,臀部及肛门附近也可能出现疱疹。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孩子可能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而不伴有发热。
整个病程大约5-10天,多数患儿可自愈。在一周内,体温会下降,皮疹消退,恢复正常。值得注意的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二十多种,虽然孩子可以对一种病毒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对其他病毒则没有免疫力。几个月前得过手足口病的孩子,如果不注意防护,几个月后仍有感染的可能。
在此提醒广大家长,婴儿出现“热痱”时切勿用手搔抓,以免导致感染。要注意辨别待产分娩时的真假信号,以及警惕孩子的心理性矮小症等问题。宝宝厌食可能是缺锌的症状,需要注意补充。对于感冒和肺炎的区别,也要有所了解。若孩子出现过敏症状,可以尝试中医饮食治疗。
手足口病是一种需要家长们高度关注的疾病,了解其症状、病程和预防措施,对于保护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