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这一临床常见的循环动脉压增高的心血管疾病,历来备受关注。在中医的诊疗体系中,它通常与肝阴不足、虚阳上亢等病因有关。除了明显的血压升高,患者还可能伴有头痛、眩晕、面红、耳鸣、便秘以及口苦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是,心脏、血管、肾以及眼底等身体重要部位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
对于高血压的应对,我们强调“预防为主”。近年来,耳穴按摩疗法因其对稳定血压的积极作用而备受瞩目。在中医看来,耳朵是宗脉的汇聚之地,十二经脉都与耳朵有所关联。当人体某一脏腑或部位出现病变时,都会在耳廓的相应穴位上有所反应。其中,位于耳背的“耳背沟”,因其降压效果显着,被称为“降压沟”。
在进行耳穴按摩时,主要的穴位包括降压沟、降压点、肝穴、肾穴、内分泌穴、肾上腺穴以及耳轮部。按摩的方法包括白虎下山手法、捻耳轮部、掌擦耳背部等。特别是耳背部的降压沟,要用指腹自上而下按摩6分钟,频率约为每分钟90次,直至耳部出现红热感。对于轻型高血压患者,贴王后不留行子后每天按压两次即可;而中度和重度患者则需要适当增加按压次数。还可以配合足底涌泉穴的按摩,以加强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按摩耳背下耳根有升压作用,这是高血压患者特别需要注意的。除了耳穴按摩外,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及时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控制饮食,保持体重;限制食盐摄入;保持乐观情绪,劳逸结合;并适量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这些都是控制血压的有效方法。
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格外注意身体的调理和保养。通过耳穴按摩等中医方法,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