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李白高适为什么绝交

  • 心理师
  • 2025-05-10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一、政治立场对立

昔日盛世之下,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的一道严峻考验。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诗人高适与李白在政治立场上出现了显著的对立。

高适在安史之乱中,毅然投奔唐肃宗李亨,凭借对时局精准的分析和判断,被委以重任。他因准确预见潼关失守的原因而得到肃宗的赏识,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在这关键的历史节点上,高适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使他崭露头角。

而李白则因加入永王幕府,被唐肃宗视为叛党。他因追随永王李璘而被定性为“附逆”,身陷谋反重罪。这一选择使他最终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一生才华与抱负因此受到极大的限制。

二、身份背景差异

高适与李白,虽同为诗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身份背景。高适出身将门,家族世代从军,他的价值观深受家庭影响,注重现实政治利益。而李白则出身商贾之家,性格浪漫不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对理想的追求。

在职业路径上,高适通过军功实现封侯拜将,成为唐代唯一封侯的诗人;而李白则始终以诗人身份介入政治,尽管他的诗作深受皇帝喜爱,但在权力体系中的地位却与高适相去甚远。

三、现实利益冲突

在纷繁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现实利益冲突是高适与李白关系破裂的重要原因之一。永王事件便是两人直接对立的。756年,高适率军击败永王李璘,导致李白被俘入狱。李白曾向高适求助未果,对其“见死不救”产生怨恨。唐肃宗时期朝廷派系斗争激烈,高适为划清与玄宗旧势力的界限,不得不采取一些行动,而李白作为玄宗旧臣的身份使他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四、性格与情感疏离

高适与李白之间的交往基础较为薄弱。早年两人虽因诗酒之谊有所交游,但缺乏深层政治共识。杜甫曾评价李白对高适“飞蓬各自远”,暗示其情感疏离早有端倪。两人在仕途上的落差也加剧了关系的破裂。高适晚年官居高位,而李白则颠沛流离,身份地位的悬殊使两人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

高适与李白的关系破裂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时间线看,两人的决裂具有必然性。高适在安史之乱后的精准站队和阶层跃升与李白的政治误判和阶下囚身份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基于现实利益的选择最终压倒了诗酒之交的情谊。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