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白花蛇
【英文对应】Long-nosed Pit Viper白花蛇Little Multibanded Krait(蕲蛇与银环蛇的英文名)
【来源】白花蛇来源于蝮蛇科动物五步蛇或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的幼蛇,在除去内脏后,全身被用作药材。
【功效】白花蛇具有祛风湿、透筋骨、定惊搐的功效。
【主治】用于治疗风湿瘫痪、骨节疼痛、麻风、疥癞等疾病。它还被用来治疗小儿惊风抽搐、破伤风、杨梅疮、瘰疬恶疮等症状。据《雷公炮炙论》记载,白花蛇还可以治疗各种风病。
【性味归经】白花蛇味甘咸,性温,但带有毒性。它主要入肝、肺、脾经。
【用法用量】内服时,白花蛇可以煎汤,用量为0.8~1.5钱;也可以用来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阴虚内热者忌用。使用白花蛇时还需注意药材配伍和使用的具体情境,以免误用。
【别 名】白花蛇还有许多别名,如蕲蛇、五步蛇、银环蛇等。这些别名的来源与它们的形态特征和产地有关。例如,银环蛇因其独特的白色花纹而得名。关于白花蛇的处方名和商品名也有多种叫法。不同产地的白花蛇品种和品质也有所不同。例如,大白花蛇是蝮蛇科动物五步蛇的干燥全体,主产于湖北等地;小白花蛇则是眼镜蛇科银环蛇的幼蛇,功效与白花蛇相似但用量较轻。市场上还有许多与白花蛇相关的商品,如蕲蛇片等。它们以头尾齐全、色泽明亮者为佳品。
【动植物资源分布】白花蛇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等地。银环蛇则分布在更广的区域,包括浙江、福建、台湾等地。它们在夏季是捕捉的主要季节,捕捉后经过处理可得到药材。白花蛇的药用部位还包括其头部和眼睛等。这些部位也各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关于药材的采收与储藏以及炮制方法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讲究。有些药材需要经过特殊的炮制过程才能发挥其最大的药效。比如,《本草图经》中提到要用酒浸泡并去除皮骨后才能使用。考证资料表明,《开宝本草》是最早记载白花蛇药材的典籍之一。白花蛇作为一种珍贵药材,其采集加工过程十分讲究且历史悠久。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其适应症和用药禁忌以确保安全有效。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药物配伍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在历史的长河中,各类蛇类中的独特存在——白花蛇,在多个地域均有其身影。在《本草图经》中,描述了这种蛇的独特特征,其身上的方胜白花是其独特的标识。而《本草衍义》则揭示了白花蛇因其独特的鼻向上和背上的方胜花纹而得名的趣事。在《本草纲目》中,我们得知白花蛇主要产于蕲地,虽然毒性不大,但具有独特的治疗功效。其形态描述细致入微,让人仿佛亲眼所见。还提到了其采捕、处理和保存的方法。而在《本经逢原》中,则提到了疬风患者服用大风子仁后再服白花蛇无效的情况。这些古籍的记载不仅展示了白花蛇的独特性,也揭示了其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性。
关于生药材的鉴定,大白花蛇的干燥体呈现圆盘形,具有特定的颜色和纹理特征。金钱白花蛇则更小,也有其独特的形态和色泽。还提到了广东、广西等地使用的百花锦蛇作为白花蛇的替代品。在显微镜下,其角质鳞片、表皮细胞、横纹肌纤维和骨碎片都有其独特的特征。这些详细的描述对于药材的鉴定至关重要。
白花蛇作为一种独特的药材,在历史的长河中备受瞩目。其独特的形态、治疗功效和鉴定方法都展示了其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性。无论是大白花蛇还是金钱白花蛇,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用途。在今天,我们应该更加珍视和保护这些独特的自然资源,让它们在医疗领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