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性格特质与成长经历
本人多次公开描述自己为"在镜头前说不出话的自闭男孩",这种内向性格可能源于天生特质与成长环境共同塑造
初中开始制作视频时就表现出"用配音代替当面表达"的倾向,视频成为他安全的情感出口
2. 职业压力与身份转变
从早期200万粉丝时期的相对放松,到成为"B站一哥"后承受巨大期待,千万级粉丝量带来的压力加剧了镜头前的紧张感
需要维持"高学历高颜值高质量"的公众形象,与其本性形成强烈冲突
3. 创作方式与直播形式的冲突
作为"精雕细琢类"创作者,其擅长的预录配音视频与需要即时反应的直播存在本质矛盾
粉丝观察到其在2017年vlog中相对自然的状态与2019年后"自闭up"形象的显著差异
4. 心理保护机制
通过强化"自闭"人设降低观众期待,实际在《故事王》《自夸小队》等节目中表现出惊人的适应与突破能力
与女友稳定的感情生活(2015年至今)和复旦校友圈的支持为其提供了现实情感支撑
需要区分的是,这种"自闭"更多是UP主对自身社交特点的幽默表述,与临床定义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有本质不同。其核心矛盾在于精心设计的视频人格与真实社交状态的落差,这种反差反而成为其内容魅力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