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理论研究方向
1. 自闭症谱系障碍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特征研究——基于DSM-5与ICD-11诊断标准的比较分析
2. 高功能自闭症群体性认知偏差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3. 自闭症患者性安全教育的困境与法律边界
二、干预实践方向
4. 结构化教学在自闭症青少年隐私保护教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5. 基于VR技术的自闭症群体社交距离与性界限训练方案设计
6. 图片交换系统(PECS)改良版在性健康知识传播中的创新应用
三、社会支持体系方向
7.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性教育课程现状调查——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8. 自闭症家庭性教育指导手册开发与有效性验证
9. 融合教育背景下普通学校应对自闭症学生青春期问题的支持策略研究
四、跨学科创新方向
10. 肠道菌群调节对自闭症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干预路径研究
11.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自闭症性风险行为预警中的应用
12. 文化差异视角下中外自闭症性教育模式比较研究
建议优先考虑具有实操性的干预类选题(如4-6题),这类研究既能填补实践空白,又便于开展实证研究。若选择理论方向,需注意结合神经科学研究成果(如提到的基因编辑和靶向药物进展)。当前最前沿的领域是科技辅助干预(如第5、11题),这与2025年MIT等机构倡导的多学科交叉趋势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