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自闭症患者时,后代患病风险显著增加,同卵双胞胎共患率高达60%-90%。
已发现100多个相关基因(如SHANK3、CNTNAP2等),这些基因影响大脑神经发育和突触功能。
父系遗传倾向更明显,高龄父亲生育会增加子代患病风险。
2. 神经生物学异常
大脑结构或功能异常,如杏仁核、小脑体积减小,神经递质(多巴胺、血清素等)失衡。
突触修剪异常或神经元连接紊乱,可能导致社交和语言障碍。
3. 环境因素
孕期风险:母亲感染(如风疹病毒)、接触化学物质(重金属、农药)、吸烟酗酒等。
早期生活环境:长期处于单调、缺乏社交刺激的环境,或接触有害物质(如邻苯二甲酸盐)。
4. 免疫与围生期因素
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引发神经炎症,影响大脑发育。
早产、产伤、宫内窒息等围生期并发症也可能增加风险。
5. 心理与社会因素
家庭环境不良(如父母冷漠、过度保护或离异)可能加剧症状。
社会压力或心理创伤可能干扰儿童正常社交发展。
轻度自闭症通常是遗传易感性与环境暴露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干预(如行为训练、社交技能培养)可显著改善预后。若发现儿童存在社交回避、语言退化等迹象,建议尽早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