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设施建设的飞跃发展
宋楚瑜在中山论坛等平台上,多次深情地谈及大陆的基础设施建设。他特别提到,大陆的高速公路、高铁、桥梁以及隧道等基建工程的壮观景象,已经超越了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的预想。每提及此,他都显得异常激动,称这些建设成果"比中山先生当年所规划的更令人叹为观止"。他曾亲自游历广州至江西的沿线,所见所闻让他感叹:"这样的发展速度,确实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
二、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果与民生改善
宋楚瑜将大陆近年的脱贫攻坚成果(近亿人口脱贫)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理念紧密相连。他认为,这不仅实现了"让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果实"的美好愿景,更是"中山先生真正所期盼的"。对比台湾的贫富差距问题,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藏富于民"的实践表示由衷的赞赏。
三、坚定的两岸关系立场
宋楚瑜始终坚守"两岸一中"的立场,并对此表示坚决反对。近期,他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中华民族复兴和两岸和平统一才是我们的共同大事"。他认为,大陆的发展为台湾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应该"藉大陆之势,造台湾之福"。对于当前台湾当局的一些对抗政策,他表达了批评和担忧。
四、文化认同的力量
从2005年用湖南方言亲切地称呼夫人为"堂客",到近年来主张"中华文明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宋楚瑜始终强调两岸文化的同源性和共性。他认为这是化解两岸隔阂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年龄还是热情,宋楚瑜都未曾减退。如今已81岁的他,仍然活跃于两岸交流的最前沿,其言论在岛内持续引发热议,成为两岸关系的重要声音。他以自身的经历和见解,不断地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