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记者白剑峰报道)——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其他两个部门公布了“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描绘了一幅到2025年的健康信息化蓝图。根据规划,未来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工作将围绕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健康码两大核心展开。
规划强调,未来三到五年内,我国将努力实现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体系的全面构建。这不仅包括建立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还包括加速推进一系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速泛在的网络、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的服务等。我国还将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等各类网络,完善卫生健康行业网的建设,增强其信息化统筹管理能力。预计到2025年,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将全面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规划还特别强调了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性。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以及电子病历等基础数据库将得到进一步完善。每个居民都将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个功能全面的电子健康码。这不仅方便了居民随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也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服务依据。
“十四五”期间,我国还将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卫生健康服务模式。这包括推进“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互联网+妇幼健康”、“互联网+医养服务”等一系列服务,旨在提高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
这一规划的公布标志着我国全民健康信息化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未来,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医疗卫生服务,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迈上新的台阶。这一重要规划的实施将深刻影响每一个家庭,让百姓真正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健康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