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自闭症治疗 >

房价领跌的牡丹江被称第2个鹤岗

标题:解读牡丹江房价暴跌现象:东北中小城市的困境与挑战

一、房价跌势显著

近日,牡丹江房价跌势猛烈,引起了广泛关注。据统计,2022年11月,牡丹江房价环比下降1.2%,同比跌幅更是高达11.8%,成为全国70个主要城市中唯一跌幅超两位数的城市。进入2023年,牡丹江房价更是跌回到了十年前的水平,部分房源价格近乎腰斩,市场形势令人震惊。

二、具体案例揭示房价惨跌真相

牡丹江房价的下跌并非空穴来风,从实际案例便可一竟。市中心的次顶楼76平米老房,原本挂牌价较高,但最终以17.7万元成交,降价幅度高达30%。同一时期,100平米的带装修房源,售价竟然低至8万元,让人不禁感叹房价的惨烈下跌。就连某紧邻市区、优质学区的123平米房产,也从2017年的高价5800元/㎡降至5300元/㎡,却仍然无人问津。

三、与鹤岗的类比:东北中小城市的共同困境

牡丹江与鹤岗,这两个城市在市场特征上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人口外流、产业转型困难导致住房需求萎缩,房价长期低迷是它们的共同特点。如今,低价房源普遍,总价10万元以内的房源比比皆是,而且交易周期长、流动性差。正因如此,牡丹江自2022年起被网友戏称为“黑龙江第二个鹤岗”,媒体报道也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标签,将其与鹤岗的“白菜价房产”现象相提并论。

四、市场分化与经济困境剖析

在这波房价下跌潮中,牡丹江的房地产市场的分化现象也愈发明显。虽然市中心的普通住宅价格持续走低,但一些稀缺资源如江景房等仍能维持较高价位,最高甚至达到6000-8000元/㎡。在二手房市场,供过于求的现象十分普遍,部分业主甚至因持有成本被迫降价抛售。

经济困境是牡丹江房价下跌的深层次原因。以传统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的牡丹江,产业升级步伐缓慢,青年人口持续外流至哈尔滨等大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乏力,使得家庭月收入约1万元的中产群体亦面临房产贬值压力。

牡丹江房价的回调现象,实质上是东北中小城市普遍面临的产业结构单一、人口流失等长期挑战的体现。尽管存在局部抗跌板块,但整体市场已陷入“低价—低流动性”循环,短期内难以扭转颓势。与鹤岗的类比,更是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困境的共性映射。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是牡丹江乃至其他面临类似困境的中小城市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