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自闭症治疗 >

解读:老人为何偏爱保健品

聚焦老年人保健品迷局:治病还是陷阱?

近年来,老年人陷入保健品迷局的新闻屡见不鲜。许多老年人对保健品的认识停留在“有病治病,没病强身”的层面,但现实却往往并非如此。

据报道,胡奶奶花费20余万元购买保健品,家中剩余的11万多产品按当前服用速度,至少可服用7年以上。而类似“老人买保健器械三天花光退休金,子女拽都拽不住”的新闻也时有出现。这些现象背后揭示了老年人对保健品的热衷和信任。

针对老年人的这一特点,一些保健品企业形成了专门的营销模式。他们邀请老人参加健康养生讲座,免费发放小礼品,甚至组织免费旅游,为老人检查身体、提供健康指导,以此吸引他们的信任并购买产品。合规的保健品不蒙人,忽悠人的保健品却常常是谋财又害命。这不仅浪费了老人的养老金和活命钱,还可能延误了疾病治疗。

面对这一屡禁不止的现象,我们不应简单责怪老人们“防忽悠指数”太低。国内保健品市场的混乱是这一问题的根源之一。目前,我国健康产业年产值已达5600亿元,生产企业约1700家,预计2015年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虽然近年来多次提出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并印发了相关意见,但市场依然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工商、食药监、公安等部门虽然都在监管,却未能形成有效的规矩与秩序。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老年人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信息,很难分辨保健品的真伪和优劣。我们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老年人对保健品的认识和警惕性。应加强对保健品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确保保健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老年人保健品迷局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进行思考和解决。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养老环境。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