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际,随着夏日的余热逐渐散去,秋天的气息悄然来临。尽管暑气稍减,但仍需警惕中暑的风险,特别是阴暑的侵袭。阴暑与阳暑不同,它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如夜宿户外、被电扇直吹、长时间乘凉、运动后立即洗冷水澡或进食大量冷饮等引发的。立秋后的暑热湿盛,毛孔开张,人们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
阴暑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头痛、无汗、怕冷、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特别对于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多病者,更应注意避免过于避热贪凉,以免引发阴暑。阴暑的病程可能较为缓慢,且症状不如阳暑明显,因此容易被误诊。
那么,如何应对阴暑呢?可以尝试刮痧治疗,通过推擦、抖动使关节经络通畅,调和阴阳。口服藿香正气水或藿香正气胶囊,也是治疗阴暑的有效方法。多饮水、合理饮食、保持充足的睡眠也是预防和治疗阴暑的关键。
在解暑药物方面,藿香正气水是最常用的清热解暑药之一,具有解暑、化湿、和中的功效。六一散作为有名的解暑药,由滑石、甘草配比而成,清热利尿,针对中暑后的小便不利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仁丹具有清热解毒、祛暑止吐、清凉开窍的作用。十滴水是另一种常用的解暑中药,具有祛暑、散寒、健胃的功效。清暑益气丸则能够祛暑利湿、补气生津,特别适合体弱的老年人。
立秋时节,虽然天气逐渐转凉,但仍需重视养生。刚立秋时,不宜过于“大补”,而应以祛暑养肺护肝为主,注重四方面的调养。编辑推荐的立秋养生方法包括合理饮食、保持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态等。希望每个人都能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做好夏季到秋季的过渡,迎接健康的秋季。
立秋之际,仍需警惕中暑的风险,特别是阴暑的侵袭。通过合理的生活习惯和药物治疗,相信每个人都能度过一个健康的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