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血小板不足十万!免疫性疾病风险上升
当血小板数量低于十万时,身体可能会出现红色斑点或皮下出血等症状,这是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的常见表现。该疾病可能是由于身体受到环境刺激,如病毒感染,引发免疫系统攻击自身血小板所致。
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不仅影响成年人和老年人,儿童也是易感人群,特别是在2-6岁的年龄段。约五成儿童在发病后一个月内会自愈,但仍有一至两成儿童病情可能持续一年以上。病情轻微的可能只是皮肤瘀斑、瘀青、流鼻血或牙龈出血,但如果血小板数量每微升少于2万,就可能引发内脏器官自发性出血,包括肠胃道、泌尿道系统等,甚至可能导致脑出血,后果严重,不容忽视。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高。美国血液病学会不断更新治疗准则,一线治疗包括免疫球蛋白、类固醇等,若疗效不佳,可考虑二线治疗,如血小板生成素(TPO)、anti-CD20单株抗体治疗或切除。
对于儿童患者,TPO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研究发现在儿童患者中,当考虑CD20或切脾时,应优先考虑TPO,因为它相对副作用和风险较低。目前台湾有两种TPO产品,一种是口服药物,每日服用一次;另一种是针剂,每周只需注射一次。它的作用在于促进和血小板的生成能力。
医生提醒,民众应警惕不明原因的皮下出血。了解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的各种治疗方式只能预防严重出血,不能缩短病程。患者仍需定期追踪病情,与医师讨论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保持身心放松、愉快也有助于与疾病和平共处。
加入健康医疗网,关注您的健康!请注意,仅供健康参考之用。如有任何健康问题或疑虑,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机构意见。免责声明: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如有侵犯权益请与站长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