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与过敏性鼻炎的紧密关联
在台北市联合医院仁爱院区中医科,医师蔡曜键发现,许多过敏性鼻炎患者常常伴随着黑眼圈。对于那些常常被误认为是熬夜留下的痕迹,实际上可能是过敏性鼻炎的征兆。
蔡医师分享了一个特别的病例,是一个十多岁的青少年男孩。他总被他人误解为沉迷于电子游戏至深夜。但事实上,他的黑眼圈源于长期的过敏性鼻炎,眼眶周围的青黑色困扰着他。经过针对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治疗,并在控制病情后辅以理气活血祛瘀的药物,患者的黑眼圈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
蔡医师指出,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黑眼圈可能与气滞血瘀、脾虚痰阻或肝肾阴虚有关。对于气滞血瘀型的患者,血行不畅导致瘀血内停,胞睑滞血不散,出现青黑现象。治疗应袪瘀消滞。对于脾虚痰阻型,治疗应健脾渗湿、温化痰湿。而肝肾阴虚型的患者则需要滋养肝肾。
除了中药治疗,蔡医师还建议,针灸眼眶周围的穴道,如睛明穴、承泣穴等,并配合眼部周围的经络按摩运动,有助于改善眼周的微循环,逐渐减淡黑眼圈。
如何进行眼部经络按摩呢?用力闭上双眼,然后再用力睁开。接着进行眼球运动,分别向上、下、左、右方向转动。重复上述动作数次。搓热双手,将掌心发热后覆盖在眼睛上。
这一系列的动作不仅可以强化眼睛,还能增加眼部血液循环,预防和减轻黑眼圈。
蔡医师强调,虽然过敏性鼻炎与黑眼圈的关联已被注意到,但如果是遗传性或长期病患导致的眼周黑色素沉着,如心血管疾病、肾病等,可能需要中西医的配合治疗。
此文由网友『岁月清风』提供,若您觉得内容涉及侵权,请与站长联系。本站对文章的真实性未进行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