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所和检验中心的专家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公筷使用的实验,结果令人警醒。他们对餐厅中的六道菜品进行了实验,发现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菜品的菌落数量相差巨大,有的高达250倍。
专家们特意将每道菜分成两份,一份使用公筷进食,一份则不使用。他们还特意点了一道空白对照菜品。在餐前和餐后,他们共取了19份食物样本,并检测其中的菌落总数。这些菌落总数反映了使用筷子就餐对菜品微生物污染程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令人震惊。没有使用公筷的菜品菌落总数明显高于使用公筷的同种菜品。以咸菜八爪鱼为例,非公筷食用后的菌落总数高达5000cfu/g,而公筷食用后的菌落总数仅为20cfu/g,相差高达250倍。干锅茶树菇和炒芦笋也存在类似的情况,非公筷食用后的菌落总数分别是公筷食用后的约17倍和17倍。其他如凉拌黄瓜、盐水虾、香辣牛蛙等菜品的菌落总数也是公筷食用的2~3倍之间。
杭州市疾控中心表示,使用公筷可以明显减少菜品中的细菌污染。在不使用公筷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将自身口鼻腔携带的细菌通过筷子传递到菜品上,同时也会不同菜品之间的细菌交叉污染,特别是冷菜。这些因素都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除了已知的如手足口病、甲肝、戊肝、流感、细菌性痢疾等疾病可能通过就餐传播外,新冠肺炎虽然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但也不能排除病毒通过口水-餐具-食物-餐具传播的可能性。使用公筷不仅关乎个人健康,更是对他人负责的表现。
此次实验引发了各地对于公筷使用的重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经陆续发出公筷使用倡议。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从每一餐开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健康时报记者任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