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报道,针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5749号提案,国家卫健委近日回应,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在回应中,国家卫健委明确表示将强化病媒生物防制技术的研究,利用创新技术推动防制工作,并环境友好、绿色可持续、经济适用的蚊虫防控技术,以降低蚊虫密度水平。
对于我国目前在蚊虫控制技术研究方面的现状,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并发布了66项病媒生物控制标准,但在创新蚊虫控制技术研究方面总体仍然较为薄弱。尽管2008年以来,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已经对重要病媒生物监测和传播相关病原体检测技术等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国家卫健委在答复中强调,将不断加强蚊虫防制的科学化管理。目前,国家级病媒生物监测点已达1097个,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蚊虫等病媒生物生态学、病原学和抗药性监测网络,为蚊虫及蚊媒传染病风险评估、预测预警、控制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代表提出的“提高环境卫生水平,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建议,国家卫健委会同多个部门大力推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春季、秋季及“迎新春”等多轮爱国卫生专项行动,指导各地清理蚊虫孳生地,从源头降低蚊虫等病媒生物密度,防控蚊媒传染病传播,打造整洁的城乡人居环境。这些行动不仅关注蚊虫防控,更致力于提升整体环境卫生水平,为民众创造更加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
国家卫健委正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利用创新技术强化病媒生物防控,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为公众创造更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