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癌色变!大肠癌是当前癌症病例中的佼佼者,八成民众在谈及大肠癌时,首先联想到血便。台湾癌症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赖基铭医师为我们揭示了真相:血便并非大肠癌的唯一指标。
仅有大约27%至40%的大肠癌(肿瘤位置接近直肠与肛门口)患者能够排眼可辨识的血便。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真正检测粪便中的血液需要通过粪便潜血检查。这一检查方法的灵敏度极高,能够在无肉眼可见血便的情况下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为了了解自身大肠的健康状况,民众可以从一周的粪便形态入手。这涉及到一种被称为“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的自我评估方法。通过对照这种分类法,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粪便的形状和特点进行自我评估。
其中,第一型和第二型的粪便表现为硬球状和表面凹凸的香肠状,这通常表示存在便秘问题。第三型和第四型的香肠状粪便是理想的形态,尤其是第四型,其像香肠或蛇一样光滑,表示排便顺畅。第五至第七型的粪便形态则可能表示存在腹泻问题,应该尽快就医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粪便潜血检查,22个检查者中就有1个可能患有大肠癌,另外有1个可能是瘜肉患者,这一比率令人震惊。许多民众在进行这项检查时并不知道如何正确收集检体,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为此,卫福部癌症防治专委贾淑丽提醒,正确的采集方法至关重要。对于不同形态的粪便,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检体。特别是采集块状型粪便或羊肠便时,应避免在同一块上多次采集,以提高检查的精准度。如果检查前有腹泻或稀便的情况,应该改日再做检查,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关于大肠癌 你该知道的便便事》由网友『深海未眠』至本站。请读者自行研判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任何侵权疑虑,请与站长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