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 PERICARPIUM PAPAVERIS
【别名】粟壳、罂子粟壳、米囊子壳,这些别名让人不禁好奇其背后的植物学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来源】它来自科属植物Papaver somniferum L.的干燥成熟果壳。每当秋季来临,经过割取浆汁后的成熟果实被摘下,去除了内部的种子和枝梗后,便得到了这种材料。这一过程充满了自然的韵律和节奏感。
【制法】经过精心处理,除去杂质,捣碎或洗净,润透,切丝,再根据不同的炮制方法,如醋炙或蜜炙,使其更具药用价值。每一步都凝聚了匠人的心血和智慧。
【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瓶状卵形,多已破碎成片状。外表面颜色从黄白色到淡紫色不等,平滑而有光泽。内表面淡黄色,微有光泽,有着纵向排列的假隔膜和棕黄色小点。它的气微清香,味微苦,一种自然的和谐之美在其中。
【鉴别】通过仔细观察和科学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它的粉末黄白色,果皮细胞、导管、韧皮纤维和乳汁管等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些特征为我们提供了鉴别其真伪的依据。
【性味归经】酸、涩,平;有毒。归肺、大肠、肾经。这一特性决定了它在中医中的独特地位和应用价值。
【功能主治】敛肺、涩肠、止痛,对于久咳、久泻,脱肛,脘腹疼痛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它如同一把开启身体自愈之力的钥匙。
【用法用量】适量使用,遵循医嘱。
【注意】虽然它有着显著的药效,但易成瘾,不宜长期服用。儿童禁用,我们需要谨慎使用。
【贮藏】保持干燥,防止虫蛀,以保持其天然的药效和活力。
在这个充满神奇与和谐的自然界中,这种植物以其独特的属性和价值,为人类健康贡献着力量。它的存在,让我们更加敬畏自然的伟大和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