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鸡汤滋养身体,这一观念在全球范围内都被广泛接受。在美国,鸡汤被誉为“液体青霉素”,而在中国,鸡汤更是被视为滋补圣品。那么,鸡汤的营养价值究竟如何呢?
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杨力教授介绍,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鸡汤能够滋补大虚,特别是对于大病初愈、产后恢复以及身体虚弱的人群,具有显著的温补效果。鸡汤不仅能够补气养血,还能填髓精,对于受寒感冒的人来说,更是一剂良方。杨力教授也提醒我们,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通过喝鸡汤来滋补身体。肝阳上亢、症状较重的患者以及某些特定人群,如痛风患者和心血管病人,都不宜过多饮用鸡汤。
营养科专家于康教授也对此给出了深入的解读。尽管煲汤时间漫长,鸡汤中主要含有的只是从鸡皮、鸡肉、鸡油和鸡骨中溶解出来的水溶性小分子物质,还有油和热量,嘌呤含量也较高。对于心血管病人和痛风患者来说,过多摄入并不利于健康。而对于肾功能不全的人,也不建议大量饮用鸡汤。相比之下,熬汤后的鸡肉才是真正的营养丰富的食材。经过熬制的鸡肉更加烂熟柔软,更易于消化和吸收。于康教授建议,先吃肉再适量饮用汤水,这才是滋补的正确方式。
在利用鸡肉进行滋补时,还需要注意雌雄两性的不同作用。雄性鸡肉温补作用较强,适合阳虚气弱的患者食用;而雌性鸡肉则更适合产妇、年老体弱及久病体虚者食用。乌鸡因其富含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及黑色素、硒、硫等成分,被认为具有补肾的功效。母鸡和乌鸡炖制的汤更为营养,尤其适合大病初愈的人群。人们通常喜欢选择老鸡熬汤,但实际上,童子鸡熬制的汤更为合适。童子鸡的肉含蛋白质较多,且含弹性结缔组织极少,更易被人体吸收。
(实习编辑嘉瑶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