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自闭症治疗 >

煎煮中药该如何加水

解读中药煎煮之道:加水之秘

煎煮中药,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在这过程中,加水的方法与量,都是影响药效的关键要素。许多人在操作时会提出疑问:如何恰当地为中药加水?

传统加水法:将中药置于砂锅内,摊平药材,然后加入高出药面3~4厘米的水。此方式简便易行,但由于缺乏精确性,其准确度稍差。

重量加水法:这种方法需要称一下药物的重量。每克中药加入10毫升水,然后根据药物的总重量,将总加水量的65%加入头煎,余下的35%留作二煎。例如,对于滋补调理的方剂如人参养荣汤,若药物总重为150克,那么应加入的总水量为1500毫升。此方式确保了加水的精确性,尤其适用于药物种类多、药量大的中成药方剂。

量器加水法:利用量杯或量筒进行精确加水。不同的治疗药物以及头煎、二煎都需要不同的水量。例如,对于调理和滋补的药物,头煎需700-900毫升,二煎则需-450毫升。解表治感冒药则有所不同,头煎为-600毫升,二煎为280-300毫升。当药材中花、叶类较多时,还可适量增加水量。这种方式的准确性较高,但如果药物量较多,可能会感觉水量稍显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当热水冲击生药时,由于高温的骤然冲击,生药的外层组织会立即凝固、紧缩,特别是蛋白质在细胞壁上形成的变性层是不可逆转的,这会阻碍水分的渗入,使内部的有效成分难以溶出,从而影响药效。煎药时切忌随意加水。

掌握这些加水技巧,犹如掌握了煎煮中药的秘诀。每一次精准的加水,都是对药效的尊重与珍视,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为我们的身体带来健康的希望。在煎煮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投入原料,更要倾注心血,以期达到最佳的药效。(责任编辑:刘丽君)

上一篇:感冒水(酊)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