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自闭症治疗 >

和氏

基本解释

一、关于楚人卞和(又称和氏)的传奇故事

在古老的楚国,楚人卞和在楚山中拾得一块珍贵的玉璞。他怀着无比珍视的心情,先后献给厉王和武王。当时的玉工鉴别后,均称之为石头。因诳欺之罪,卞和不幸被刖去双足。他并未放弃,后来又将这块玉璞献给楚文王。终于,在一位技艺高超的玉工雕琢下,这块玉璞展现出其真正的价值,是一块稀世之宝。

此事后来被记录在《韩非子·和氏》中,而“和氏”一词也因此被用来指代识才之士。晋代的葛洪在《抱朴子·塞难》中曾提到:“夫见玉而指之曰石,非玉之不真也,待和氏而后识焉。”即指出,只有遇到真正懂得赏识的人才,美玉才能展现其真正的价值。

二、怀才不遇的象征

在古代诗词中,“和氏”也常被用来比喻那些怀才不遇的人。如唐代的刘得仁在《送友人下第归省》一诗中写道:“莫将和氏泪,滴著老莱衣。”表达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深深同情。

三、美玉的代名词

除了上述的寓意,“和氏”还常常作为美玉的代名词。如汉代的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提到的“晁采琬琰,和氏出焉。”以及扬雄在《甘泉赋》中的“前殿崔巍兮,和氏玲瓏。”都是将“和氏”作为美玉的代名词,与“和氏璧”同义。

四、关于龢氏的提及

“龢氏”有时也是和氏的另一种写法。如在《吕氏春秋·异宝》中提到的“以龢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以及《汉书·叙传上》中的“宾又不闻龢氏之璧韞於荆石,随侯之珠藏於蜯蛤虖?”都是对和氏的另一种提及。

无论是作为识才之士的代名词,还是象征怀才不遇,或者是作为美玉的代名词,“和氏”都在历史传说与文学作品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刻的寓意。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