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养生智慧:温暖过冬的秘诀
你是否经常感到背部寒冷、容易感冒,尤其是在冬天?是否手足冰凉,即使到了天亮也难有暖意?又或者胃脘部常常感觉冷痛,容易腹泻,偏爱热食?如果你符合以上任一症状,那么你可能已经属于阳虚,是怕冷一族。
据统计,约54%的女性都有身体发冷的现象。在秋冬季节,因手足冰凉、腰寒、腹痛而就医的女性更是络绎不绝。那么,为何女性在冬天更容易出现怕冷症状呢?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冬季,寒气逼人,更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而女性体质多属阴,气血相对衰弱。加之夏季摄入过多寒凉食物,损伤了阳气,使得冬季怕冷症状更为显著。
如何改善这些困扰呢?让我们来深入一下。
一、针对手足冰凉
一到冬天,即使喝热水、穿厚衣,仍难以驱凉感。中医认为这是心阳不足的表现。心主温熙,心阳不足会导致血气运行缓慢,不能温达四肢末梢。心阳不足的人更容易感到手足冰凉。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更容易出现此症状。
驱赶良方:
1. 尝试每晚睡前饮一杯红葡萄酒。红葡萄酒中的多酚等物质有助于增强心脏活力。
2. 按揉阳池穴。此穴位于手背腕横纹的中央点。相互搓擦手背,刺激阳池穴,可达到温暖全身的效果。
3. 尝试人参枸杞汤。将人参和枸杞加水煮滚后,再小火煮15-20分钟,即可饮用。
4. 睡前浴脚,按压足部。用热水浴脚10分钟,然后按压足部或轻轻敲打足底。
5. 多补充维生素E,它有助于扩张末梢血管,促进末梢血液循环。
二、针对背部生寒
背部为人体之阳面,如果卫阳不足,就会经常感到背部发冷,容易感冒。而且,如果卫阳不足,内在的阴津不能自守,还会出现自汗出的现象。
驱寒良方:
1. 尝试每天早晨起床后的姜茶饮。切两片生姜放入茶杯,加开水冲饮,也可加入枸杞。
2. 按揉合谷和肺俞穴。空闲时交替按揉30-50下。肺俞穴位于背部两个肩胛骨内上角附近。
3. 尝试玉屏风散这一名方,简单易行且有效。用蜜炙黄芷、白术和防风等药材煮水饮用。
三、针对胃痛腹泻
如果你不吃热食就会经常胃痛、拉肚子,这可能是脾阳不足的表现。
驱赶良方:
1. 避免冷热食物一起吃,以防造成胃寒湿。保持饮食规律,调节压力也很重要。
2. 尝试当归生姜羊肉汤,这是一种传统的暖胃食品。
烹饪羊肉汤的古老秘方,传承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这款汤的独特之处在于将羊肉、当归、生姜一同炖煮,再加入适量的料酒和清水,直至羊肉熟烂。这汤不仅口感鲜美,更有着温阳散寒养血的功效,尤其适合女性朋友们经常享用。
另外一款推荐的美食是红糖小米粥。将小米熬至烂熟,再加入适量的红糖,这款粥品温暖脾胃,尤其适合那些胃寒体虚的人们。小米,被誉为黍米,性温补,搭配红糖更能补益气血。
芡实粥也是一款极佳的养生食品。将芡实米和糯米一同煮熟,捣烂如膏的新鲜芡实,或是研成粉状的陈年芡实,都可以用来煮粥。这款粥品能够补养脾胃,改善消化不良等问题。
中成药理中丸也是一款值得推荐的药膳。服用此药三次于白昼,一次于夜晚,每次服药后配合一碗热粥,能够更好地发挥药效。服用一段时间,你会发现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除了食疗,还有一些实用的日常方法可以帮助驱寒。比如摩腹法,将两手掌搓热后,以肚脐为圆心进行按摩,每天两次。着重按揉神阙穴,能够增强免疫力,若有条件用艾灸灸一下神阙穴效果更佳。
对于肾阳不足导致的小腹冷痛,“大姨妈”不规律等问题,中医也有独特的解读和解决方案。炒核桃仁、按摩关元穴、金匮肾气丸等药物都是很好的选择。多运动、调节情绪、饮用鹿茸酒等也是驱寒良方。
推荐一些能够补充阳气的食物:鹿肉、羊肉、鳝鱼等肉类食品以及生姜、肉桂、小茴香等调味品都是温阳佳品。韭菜、核桃、桂圆和红糖等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些食物不仅能够温补身体,还有助于改善各种身体不适。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饮食调养,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