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逐步从医药大国迈向医药强国,其中,创新药研发是实现这一转型的关键路径。原料药在新药研发中的位置尤为重要,尤其是IND(新药临床研究申请)阶段的原料药工艺开发,更是重中之重。这一阶段的工作进展直接影响到后续制剂开发、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乃至最终的商业化生产。如何加速新药的早期工艺研发,特别是在IND阶段如何做好API(原料药)工艺开发的管理和质量控制,已成为各制药公司的核心任务。
2022年4月21日下午,张通社与博志研新联合主办的张通社Link沙龙第18期线上活动如期展开。此次活动的主题是《早期工艺研发策略与实例》,也是“新药IND阶段的药学开发”系列主题的直播活动之一。活动吸引了超过千人线上观看,围绕早期工艺研发的策略和质量控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其中,博志研新VP、新礼泰药业总经理叶方国博士的分享尤为引人注目。他拥有20余年的新药研发管理和工艺开发经验,擅长小分子创新药的研发。在本次直播中,叶博士详细概述了早期工艺研究的内容、关注重点和应对策略。
在药物化学阶段,获得药物化学合成物后,早期工艺研发的主要目标是快速开发一条可放大的工艺,以保障所有原料药在早期阶段的研究工作能高效快速推进,并无缝连接I期临床用API的生产。这一过程面临诸多挑战,如药物分子结构的复杂性、新反应参考资料的稀缺性等。早期工艺研发需要重点关注时间效率、工艺安全、质量控制和经济效应。
那么,如何快速高效地开展早期工艺研发?叶博士指出,药化路线是核心。以快速为目标,首要工作是对工艺路线进行研究和优化,集中解决重点工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采用非理想的合成工艺。要重视分析方法的开发和验证,确保API的质量控制。还要解决化学工艺安全问题,并制定安全控制策略,保证生产的安全性。
叶博士还通过实例详细了早期工艺研发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他表示,在早期的工艺开发中,应根据起始原料/中间体及其杂质的信息,确定API的检测项目、方法和质量标准。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质量研究的也不同。例如,对于工作对照品和杂质,NMPA创新药相关指南已有明确规定。
叶博士的分享为观众带来了深入浅出的,使大家深刻理解了早期工艺研发的重要性、挑战和策略。他的分享为制药公司在IND阶段做好API工艺开发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这次活动不仅为大家带来了知识上的收获,也为推动我国的医药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在工艺研究的配合分析中,我们专注于确保分析方法的独特性和专属性,同时对于成品理化性质的研究,我们遵循常规的科学方法进行数据检测和收集。在新药早期工艺研究的阶段,除了基本的检测分析,我们更重视初步的稳定性。这一阶段的核心目标是考察API在预设条件下主要理化性质的演变速度,确保所制备的样品在新药临床研究期间始终符合高标准的质量要求。
影响因素的考察是这一阶段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其中包含了高温、高湿、光照等极端条件对药物的影响。我们严格遵循法规规定的条件进行稳定性研究,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选择样品时,我们优先选择在临床批次工艺条件下生产的样品,并根据临床研究的时长来制定稳定性研究的周期。
叶方国博士强调:“以药化路线为核心,重点解决工艺问题,是企业在早期工艺研发中的关键。质量控制上,我们必须严格控制基因毒杂质,遵守严格的时间管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高效快速地推进早期工艺研发工作,实现早期工艺研发的目标。”
在这一领域,博志研新旗下的子公司新礼泰药业展现了显著的优势。他们主要致力于高难度药物的全合成和工艺优化,涵盖小分子原料药、中间体的定制以及研发一体化服务。新礼泰药业在CMC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致力于为全球新药企业提供高效且高质量的CDMO服务,助力客户的新药更快上市,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积极贡献。他们能够快速合规地交付产品,展现出在这一领域的专业性和可靠性。